【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颁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大之狱 狱: ③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博: 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望: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18.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19.【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6.①参与;②案件;③广博;④声望。 17.①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18.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9.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