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于 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①可译为"在"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求二石兽于水中 湮于沙上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其一犬坐于前。--《狼》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第一个"于") --《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观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于是冰皮始解。--《满井游记》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试用于昔日。/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往身于外者。--《出师表》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可译为"到"。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于旧都。--《出师表》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③可译为"从"。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 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鹓鵮发于南海。--《惠子相梁》 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①可译为"向"。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飞于北海。--《惠子相梁》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②可译为"给"。 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可译为"对""对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④可译为"与""跟""通"。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5.(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6.(连词)至于,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至于夏水襄陵,严溯阻绝。--《三峡》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十.诸 1.(形容词)众,各个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2.(兼词)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人名中的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5.姓中的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十一。与 一、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连词)和,及(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跟,通 (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神情与苏、黄不屑。--《核舟记》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隆中对》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本文由简单初中生jd100cz整理) 4.(副词)相伴,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二、读作yú时 5.通"欤",表疑问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三、读作yù时 6.(动词)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者?--《答谢中书书》 四、读作jǔ时 7.(动词)通"举",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十二。则 1.(副词)乃,就是。用以加强肯定语气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2.(副词)表示顺承,可译为"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核舟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相当于"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连词)表示假设,想防御"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连词)表示让步,想防御"倒是"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6.(助词)无意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