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23年初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主观题汇总

http://www.newdu.com 2022-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章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 第五,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 第六,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2. 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相互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简述工人阶级(领导阶级)的特点:
    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他们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4.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
    (1) 一个重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 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它们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例如: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第二章
    5.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強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 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 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 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 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6.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4) 顽固派的阻挠。
    7.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简答+论述)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3)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新式学堂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
    (4)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5)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传统的“夷夏”观念也有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 “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8. 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自身原因: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上不敢否定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托古改制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脱离人民群众
    9.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①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a 兴办近代企业,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70 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b 建立新式海陆军。
    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三章
    10. 论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基本方案是:在革命胜利后,土地所有者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为国民共
    享。
    (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11.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
    (1) 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 革命派强调:救国必先推翻卖国媚外的清王朝;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革命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12. 简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1) 无党: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2) 无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 无纲: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1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思: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2) 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3) 清: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4) 帝: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范例,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5) 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第四章
    1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群众: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2) 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 彻底: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 开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5.简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 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 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 十月革命后,中国思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 领导: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 思想: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 世界:沟通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相联结
    17.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1)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首先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2) 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②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第五章
    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 民族资本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2) 工业资本小: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
    (3) 轻工业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居多。
    (4) 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企业规模狭小 。
    (5) 封建联系: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 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3)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20.简述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2)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3) 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意义:
    (1)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
    (2)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21.毛泽东在三湾村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
    (1) 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2) 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3) 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各级士兵委员会)。2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 三挽一转: 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政治成熟: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
    23. 长征的伟大意义
    转: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西北: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条件
    锤: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精: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火: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第六章24.毛泽东如何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简答):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我进,敌寡助我多助。
    (1) 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2) 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总之,最后胜利将是属于中国的
    24. 试论《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论述】
    (1) 主要内容
    ①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总结抗战 10 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
    久抗战的总方针。
    ②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 世纪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③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 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和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④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⑤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2) 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2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 第四,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
    26. 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 为盟国军队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2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立身雪耻夺主权,粉碎图谋大觉醒)
    (1) 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2)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了民族耻辱。
    (3)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七章2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必须坚决
    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
    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29.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1) 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2) 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第八章
    30. 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1) 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 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 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独:中国开始以崭新的独立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社: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前提条件。稳: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社会的主人。权: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3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促进作用。
    (3)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
    33. 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成就。
    (1)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2) 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文化、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等。
    (3)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世界上 111 个国家建交。
    34. 论述“文化大革命”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社会历史原因。
    【简单了解,读一读】
    (1) 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做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3)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第十章
    35.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第十一章
    36. 简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
    (1)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 建设美丽中国
    37. 简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
    (1)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3)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8. 试述改革开放 40 年的巨大成就。
    (1)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3)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要进展
    (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5)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6)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7)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8)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9) 深入展开全方位外交
    (10)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