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这个主题的作文,大部分同学写不好(4)


    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文化反思》)
    二、精彩结尾
    类型1:鼓舞号召,提出希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守护传统文化》)
    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
    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远离的文化!(《快被遗忘的文化》)
    类型2:指出教训,强调深意
    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文化的经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屈子的悲歌》)
    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三、精彩片段
    1.每一个字都是文化的精华,或轻叹,或悲号,或默然,也许这就是行走在消逝中的苦旅,归途无尽。从渤海古国一路走来,承德,平遥,敦煌,一直到现在读到的鸣沙山,月牙泉,我一直固执地不作摘录,因为要让这些香醇汇集于我的内心,历经时日,也许遂成文化的佳酿,经久愈浓。(《消逝的河流》)
    2.苍茫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消逝中的……》)
    3.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亮点素材】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清·赵翼《论诗》
    【鉴赏】李白和杜甫的诗万口传诵。然而现在读起来已不觉得那么新鲜了。因为时间在推移,事物在变化,时代在前进,诗歌也要随着进代的前进来表现时代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反对泥古守旧,主张争新独创的诗歌理论观点,这无疑是进步的。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处】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鉴赏】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而文化的延续又何尝不是需要源头活水!
    【范文赏读】
    炊烟是什么?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气、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