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17条(4)
http://www.newdu.com 2025/11/27 02:11:56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引进动作 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 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九、焉 1、疑问代词 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 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 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十、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十一、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 下一篇: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