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经验交流 >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4)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
    5.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
    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
    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要求)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
    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③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一句话必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①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②在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7.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8.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
    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1.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三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计划生育,资源问题—节约资源,环境问题—保护环境。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8.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问答题梳理】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义)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①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
    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
    ③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后果?
    ①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我国的环境现状?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8.环境恶化的影响\危害?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威胁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必要性)
    ①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自然。
    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0.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国家: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个人:
    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
    11.谈谈建设清新福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一句话必背】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①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3.“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②“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①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②港澳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享荣光。
    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
    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③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
    8.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②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一句话必背】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两个“百年”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
    3.两个“十五年”目标?(2020年—2050年)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角度)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