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2)
http://www.newdu.com 2025/09/14 02:09:50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什么修辞+怎样写+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写出了……表达了……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难懂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主旨和修辞效果再解释。 这个句子中什么词的含义+全句写出什么+表达了什么 13.分析句子作用(分为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作用) 句子在开头: (1)开门见山,统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结构作用 (2)设下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思考。——结构作用 (3)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内容作用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内容作用句子在中间: (5)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结构作用 句子在结尾: (6)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结构紧密。——结构作用 (7)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旨(指出什么道理,给人什么启示)——内容作用 1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6.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人物 (1)肖像(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下一篇:部编版初中语文12部必读必考名著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