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复习提纲》(3)
http://www.newdu.com 2025/09/20 08:09:41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相关故事:鸿门宴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释奴为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3、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①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②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①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②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建立:刘秀称帝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兴盛: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击:黄巾起义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 3、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公元73年出使西域,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 2、东汉时候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佗(神医):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四、宗教:道教和佛教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实际形成。 曹操失败的原因: 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曹操骄傲轻敌; 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4、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原因: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②晋惠帝昏庸无能。 2、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易错点
- 下一篇:做好三步,历史材料题准能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