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4)
http://www.newdu.com 2025/09/15 02:09: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活动”1和2完成后,教师可将七大洲人口增长速度对比图展示给学生,由此再引到人口增长过快这一事实,以便学生分析理解。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黑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本区农牧业水平不高,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足的重要原因。殖民主义者对初级产品的垄断,其目的在于掠夺殖民地的初级农矿产品,奴役殖民地人民,而不去发展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粮食产量下降的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了维持生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或过度放牧。这时可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热带草原地区的树木和草地,如果遭到人为的破坏,将对土地、气候、动物及旅游资源产生哪些影响?”教师也可让学生先进行下面的训练,给出下列内容:①毁林开荒;②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护;③毁草开荒;④狂风吹走肥沃的土壤;⑤寸草不生;⑥逐渐荒漠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丰富上述内容。学生理解后,再让学生思考过度放牧造成荒漠化的过程,以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最终找到人口、粮食、环境的内在联系。 5.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何解决严重的粮食问题呢?”“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呢?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还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呢,还是开垦草原,不恰当地扩大耕地面积,广种薄收粮食呢?是否需要政府颁布鼓励农民在经济作物区种粮的政策呢?”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可引出环境问题,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6.在讲述“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课本内容,首先让学生知道,本区的干旱荒漠化问题、粮食问题非常严重。然后,着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并且重点要放在社会原因方面,即放在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造成的单一经济和人口增长迅速这些问题的分析上,同时也为讲述民族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为增产的粮食和肉类,无法满足人口增长过快的需要,限制了经济发展;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毁林、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使土壤肥力丧失,沙漠化扩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总之,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保护自然环境等是今后黑非洲应该采取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 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师特色、课时安排,选用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一些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网络学习;以及活动式、范例式、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进行具有创新的教改实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天气和气候
- 下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