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A.三圈环流——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B.季风环流——成因及影响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巩固练习: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和海陆气温变化特征。据图回答4~6题。 
4. 由图乙可知,图甲出现的时间为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7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5. 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若图甲为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则此时 A.我国北方地区正忙于收割小麦 B.我国东北的建筑工人正忙着建大厦 C.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D.长江中下游地区常有雷阵雨出现 海陆热力差异会造成海洋与陆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8.若甲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则甲地此时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暴雨洪涝 D.霜冻 9.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数(天)示意图,图中B、C、D三城市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城市年雾日数最多的是 (城市代号)。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 (2)A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该地成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是 。(多项选择) A.海拔高、纬度低,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B.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C.雾日少,晴好天气多 D.位于长江干流沿岸,水陆交通方便 (3)“晚见江山雾,暮听夜雨来”是对图中 (城市代号)的形象写照。分析形成这种天气的原因。 (4)D城市所在省的西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试分析其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预设问题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及相关运用 下图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3题。 
1.N 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此题让学生分析,展示思维过程,教师点拨。 (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教师强调弯曲等压线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切线垂直。)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提示学生从材料中等压线的凸向获取有效信息)。 (3)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 。(此问题一方面考察了区域定位,另一方面考察了气压中心的分布情况,再者告诉学生会排除干扰选项。比方说第9题,A、B、C三项其实说的是同一时期,以此可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 小结:对于等压线分布图,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首先判断其反映的现象——增大、缩小、高值中心或低值中心,然后结合气压场的特点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