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教案:掸去“土布”上的尘埃……


    一、背景介绍  当学习到上海版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黄道婆和江南纺织业”这一节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黄道婆改进的轧棉、弹花、纺线、织布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马上有学生谈起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我家隔壁有一架积满灰尘的织布机,是木制的。”“我家有一个织布用的梭子,我明天就可以拿来给大家看。”“我看到过奶奶在黄梅季节过后,从箱底里拿出来晒的布匹,奶奶说叫‘老布’,是她自己织的嫁妆。”……这些无意间留存的纺织工具和纺织产品,为学生研究身边的历史提供了可能。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收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和探究新的历史知识的能力,并掌握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决定以“掸去土布上的尘埃……”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过程  1.指导方法  面对学生们对家乡土布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我及时地向学生发问:“关于奉贤土布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我想了解纺织土布的过程需要哪些工具。”“我想了解棉纺织过程的先后顺序。”“我想看看土布究竟是怎么样的。”最后,问题集中到:“没有工厂、机器和工人,在自己家里怎么能把棉花制成有颜色的土布呢?”   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后,我具体地指导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查找资料(资料包括文字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收集资料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可以借助书籍、报刊、杂志、网络、通讯工具等传媒方式,也可请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来校开专题讲座;第二组到村里的老人中间收集实物资料,包括纺织工具和土布,了解土布的颜色、花纹和用途等。  (2)调查访谈(访谈记录包括访谈对象、时间、地点、访谈内容等),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查和采访,包括了解棉纺织工具的名称、用途、形状和纺织程序。  2.实践探究  首先,进行调查前的课堂讨论,确定调查提纲,按兴趣、能力和所能涉及到的领域,分成小组,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  经过学生们的努力,查找资料的学生从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上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更多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的老宅,从母亲的樟木箱底、从奶奶的小包裹里、从隔壁邻居的破草屋里找到了许多土布、土布制品和纺织工具。收集到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土布,这些布五颜六色、图案各异,但以蓝色、白色和格子的为主。收集到的纺织工具主要有绕纱线用的竹管、纺纱用的纺车,织布用的梭子和织布机等。对于体积较大的工具,大家还用绘画、照片、小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调查访谈组的学生们共交采访记录23份,班长谢钱灵把资料归纳成一篇调研报告,其中,把纺织土布的程序归纳为以下七个步骤:  轧棉(去掉棉花籽)──弹棉花,制成棉条──纺纱,并把纱线摇成竹管状──染色──“刷布”(用面粉、开水泡成糨糊,浸没纱线,再拿起晾干,整个过程需6个劳动力和半天时间)──把纱线头接到织布机上(两个妇女需一天的时间)──在织布机上织布(每匹土布约30市尺,约三天时间完工)。  部分学生调查采访记录摘录如下:  调查采访记录(一)  采访者:初一(3)赵旭敏  采访对象:妈妈(37岁)  采访时间:2002年9月29日  采访地点:家里  采访内容:  问:“妈妈,您织过土布吗?”   答:“我没织过,但我小时候看到过。”   问:“请您谈谈小时候见过的上市纺织的过程?”   答:“先把棉花放进轧棉机里去籽,再轧成一根根细长的棉条,然后用纺纱机进行纺纱,接着染色,让白色的纱线变成五颜六色,最后在织布机上织布。”   问:“您知道织好一块长9米左右的布需多长时间?”   答:“需三天左右。”   调查采访记录(二)  采访者:初一(3)陈家骏  采访对象:奶奶(60岁)  采访时间:2002年10月1日  采访地点:乡下奶奶家  采访内容:  问:“奶奶,纺纱织布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答:“有纺线用的纺车、染布用的大木桶、织布用的梭子和织布机等。”   问:“纺纱织布的工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答:“大部分是用木材做的。”   问:“我们家还有没有留存的纺织工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