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11:09:2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阿拉伯数字 阅读课本55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发明:最早由 人发明。 2、改进与传播:经过中古 人的吸收与改进创制而成。后通过北非地中海沿岸传入 和 各地。取代了原先书写不变的 数字,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3、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由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参照16世纪以前的记数符号图, 比较阿拉伯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体会阿拉伯数字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画出知识树,在小组内交流。 当堂检测 1、马可﹒波罗对东西方交流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A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B 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 C 让西方了解了东方 D把中国文化传入欧洲 2、中国造纸术正式西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 东汉时期 C 751年怛逻斯之战后 D北宋初年 3、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4、最早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阿拉伯人 B 古印度人 C 古中国人 D古埃及人 5、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 《蒙娜丽莎》 C《一千零一夜》 D《梦溪笔谈》 6、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对外传播的先后顺序是 A东南亚---东亚 ---西亚 B 东亚---南亚---西亚 C 南亚---东亚---西亚 D东亚---西亚---南亚 7、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试述在中世纪时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相关知识连接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16世纪末西学东渐,欧洲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但仍采用一、二、三、四••••••的数目汉字,而未使用阿拉伯数字。 1885年,美国传入狄考文(1836----1908)与山东平度人邹立文共同编译数学教科书《形学备旨》,1891年又完成《代数备旨》,1892年完成《笔算数学》。1893年,苏州博习学院的教士潘慎文与绍兴人谢洪卖合译《代形合参》,翌年完成《八线备旨》。这些教科书开始明确地在算式里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加、减号也改用了现在的+、﹣,分数采用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计数法,比李善兰的书有了改进。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他的《西学原始考》 中,也介绍了阿拉伯数字通行于西方的情况。1898年后,中国各地纷纷开办新法学堂,西方数学知识和阿拉伯数字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由此可见,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和普及,应该定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