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政治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专题测试题及答案3(10)
http://www.newdu.com 2025/11/13 02:11:5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试题】35.【阅读理解】《8分》 ,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美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发展 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 本性转变。 (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2.分) (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战略?(3分)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的理解。(3分) 答案:主干知识点: 。 (1)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3分) (3)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1分)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弓i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分) (考生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0云南省昭通市中考试题】39.(12分)我已经46亿岁了。我在反思,或许我真的老了。或许我真的病了。我知道人类总在抱怨,抱怨我周身的温度升高,抱怨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抱怨各 地的干旱、内涝,抱怨空气越来越污浊……。 看看被各种污染物弄脏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干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 肤;看看被砍伐的树木,那是我的头发……。 救救我吧!只有你们可以拯救我,如果你们还想把我当成安身的家园,救了我,就等于拯救了你们自己。 阅读上述材料,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答:材料中的“我”是指“地球”(2分)。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4分,答出一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给1分)。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答: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乱砍滥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等(3分,例举出3个可给满分)。世界各国要积极参与气候、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 重视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3分,答 案具有开放性,若能答出符合题意的要点,可酌情给分) 【2010江苏省连云港中考试题】1 7。2010年5月,中央指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要求全国l 9个援疆省、区、市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援疆的有效机制,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中央决心以举国之力解决新疆发展的基础问题,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在10年内.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赶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不仅是新疆的发展战略,更是全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你认为党和政府为何高度重视民生问题?(6分) (2)有人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6分) 答案:(1)第一,党和政府重视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3分)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I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3分) (2)第一.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特别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即在国 家的引导下,促进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力度,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2分) 第三.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即着力促进少 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分)坚 持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少数民族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少数 民族人民的自身努力;(1分)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