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中考政治: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0 11:11:2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9.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对一些自然保护区采取了绕避的政策措施,这说明我国坚持 (D)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科教兴国战略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如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手扔废弃物,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这是的具体体现。 ( D) A.对外开放的表现 B.环境保护具有国家强制性 C.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自觉保护环境 解析 选项A、B、C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D . 51.在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主要依据的理论是 (A)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研究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C.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解析 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52.在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B) ①不惜任何代价加速经济发展 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④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我们在经济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3.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把环境保护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坚决制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转移。这说明 (D) A.西部环境不好 B.开发西部是为了保护环境 C.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D.开发西部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4.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这是因为它关系到 (B)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②能否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③能否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④对外开放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综合能力题,通过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5.长期以来无计划地乱开滥垦,导致我国草地面积正在以每年6 5--70万公顷的速度迅速减少,长期超载放牧导致我国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这表明环境问题 (B) A.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威胁生态平衡 C.无所顾忌地继续破坏 D.危害人类健康 解析 此题通过事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资源的破坏和减少必然威胁生态平衡。 56.20世纪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3亿吨,废气1.22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废渣l.15亿吨,8 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遭受污染农田面积已经达到l。5亿亩。这说明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在 (C)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 ③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④不少地区农业、水源、土质污染日渐突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问题,所以,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57. 下列对科学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B) ①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②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③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8.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 ( 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D.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解析 A、B、C不全面,只有D全面。 59.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要 (A) A.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B.加强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 C.加强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D.加强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 解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要科教兴国必须靠科技和教育。 60.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 (D) A.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的较量 B.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者的较量 C.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潜力的较量 D.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解析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61.200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隆重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对我国在科技事业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 (D) ①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审时度势,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③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④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62.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有 (D) ①人口的剧增 ②资源的短缺 ③环境的恶化 ④生态的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都关系着人类生存。 63.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C) A.实施正确的人El政策 B.保护资源和环境 C.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D.计划生育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自然包括资源、环境等,所以三者要协调发展才是对后代负责。 64.居里夫人通过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发现了镭元素,牛顿夜以继日地思考探索自然的奥秘,马克思的“思考一切”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些主要说明了 ( B ) A.天才在于勤奋 B.创新重在思考 C.成功需要自律 D.成就来自目标 解析 科教兴国要科技创新,题中关于科学家的事情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 6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列做法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A.为了控制有限的耕地不再减少,某市出台了禁止以任何形式占用耕地的地方法规 B.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无关 C.某市市民积极投入到发展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D.为了改变城乡的落后面貌,一些城乡不顾及人力和财力,大兴土木建筑工程。 解析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这道题最好的体现。 66.一项调查表明,同样的原材料在某些发达国家可以加工成高质量的产品之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工人技术水平低而制造出质次价低、缺乏竞争力的产品。这说明 (A) A.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B.质量差的产品无人要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高 D.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67.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D) A.保护环境 B.对外开放 C.科教兴国 D.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 解析 只有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才能满足我们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需求。 68.下面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选项有 (A)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 选项A是人的一种崇高志趣,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而B、C、D都没有反映这方面的内容。 6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形成了的民族精神。 (C) A.艰苦创业 B.自强不息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D.社会主义 解析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所有的民族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70.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下列选项中体现民族精神的有 (D) 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④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和美德。 71.航天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因为航天精神 (D) A.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B.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7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 (B) ①大庆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抗洪”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7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要 (A、) ①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4.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D) A.对历史文化都继承 B.摒弃传统文化 C.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科学文化 D.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75.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有 (C) ①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②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④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掌握情况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情况。 76.邓小平说:“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很穷,就是要老老实实创业,就是要吃点苦,否则,不可能有今后的甜。”这说明 (B) 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B.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C.艰苦奋斗是立国之本 D.自强不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解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有大力倡导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所以选项为B. 77.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和近代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体现了 (A) A.艰苦奋斗精神 B.大胆创新精神 C.无私奉献精神 D.互相帮助精神 解析 过去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7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③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了发展,对今天中。国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华文化对今天和未来中国以及世界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应选C. 79.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A) A.民族精神 B.艰苦奋斗 C.自力更生 D.独立自主 80.下列选项对爱国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C) A.爱国主义就是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 D.民族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解析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是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 8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它主要表现为 (B) ①爱社会主义祖国 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拥护祖国统一 ④把个人理想和事业融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具有时代性的掌握,只要仔细体会就很容易理解。 二简答题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阶段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析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但是这个阶段是不发达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8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但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总体水平不高。 8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析 不能片面地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为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解决主要矛盾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改变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因素。 85.四项基本原则内容有哪些? 答: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 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 平衡等。 解析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程度。 87.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El;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88.可持续发展含义及其要求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 答: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国与国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靠教育。所以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三知识链接 9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决定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的 决定的。 答: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9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 代表 , 代表 。 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即 。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94.根据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 的基本路线。根据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国情,制定了 的基本国策。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计划生育 9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 ,提高 。具体要求是 。 答: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提倡晚婚,少生,优生 96.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是 。 答:接受良好的教育 97.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 ,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答:生产实践 98.敬业乐群、公而忘私是一种 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 志趣。 答:奉献 爱国 崇高 四、各抒己见 99.2005年4月2 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亲切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强调指出:“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次握手跨越60年。 (1)这段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不? (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请你针对此事写~个小评论。 答:(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3)评论只要符合题意、体现海峡两岸入民的共同呼声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理论和时事紧密联系的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关心国事的情况和对 理论的理解程度。 100.请列举出我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三件) 答:(1)我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要求。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对国家时事的了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抓住¨重大历史事件”这几个字。 101.某校上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张小同学将调查情况列成下表: 张小家 衣 服 食 品 住 房 出 行 年收入 19 78年 只够换洗 定量供应 土房 自行车 一千元 1990年 新颖多样 量多质量好 砖房 摩托车 一万五千元 2002年 追求时尚 讲究营养 楼房 小汽车 三万元 2005年 张扬个性 讲究合理健康的饮食 环保舒适 美观便捷 预计五万元 (1)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2)图表所反映的情况是党和国家坚持什么路线的结果?(3)这一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1)张小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或是张小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 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变化感觉到我们坚持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102.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的摇篮,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步伐相对缓慢。2003年9月,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创举。 解析 通过国家的具体经济措施,了解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3.194 7年5月1日,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建立。19 5 5年10月1E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19 6 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建立。 (1)这组材料说明了什么?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答:(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 6个民族。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中学生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学。 解析 这道题要求我们有对民族问题的了解,在联系材料时要注意点明主题。第三问主要是让中学生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104.有人形象地将人才分为: 一字型人才:知识面广,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 1字型人才:在某一方面研究比较深,但知识面窄,缺少创新。 T字型人才:知识面广,某一点研究比较深,但不能冒尖,没有创新。 十字型人才:有较宽的知识面,在某一点有比较深的研究而且敢于出头冒尖。 (1)你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不断发展进步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2)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为使自己成为人才你怎样做? 答:(1)十字型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05.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 农村技术人员 初中以上 小学程度 文盲率 总 数 留在农林业的数量 3.12亿 3.42亿 8.3亿 24 7万 76.8万 根据上述材料,为了使农民朋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人才的培养,把农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受教育程度不高,然后提出更高要求——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 106.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我国国家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活动,中法科技合作达到近700个。 (1)中法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说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国策? (2)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作为中学生应作哪些准备? 答:(1)对外开放。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用人才,坚持宣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取长补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107.材料A说: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材料B说:变高山为粮田。 材料C说:变湖泊为陆地。材料D说: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处理。 (1)说法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哪些材料? (2)你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 答:(1)材料A和材料D. (2)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08.同学甲说:“我们要对外开放,就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文化都要引进。”同学乙说:“我们要对外开放就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至于它的政治思想文化就不应该学习。”同学丙说:“要对外开放就是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向西方开放,而不应该吸收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请评析甲、乙、丙的说法。 答:甲、乙、丙的说法都缺乏全面性。任何对外开放都是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都是要积极敞开国门,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以改革促发展,促进步。 解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待西方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原则。要批判地加以吸收。 109.古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材料中受到什么启示?作为中华儿女应有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我们要有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 我们应该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解析 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考验,知难而进,在挫折中奋起,所以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110.下面是在某同学的摘抄本中选取的部分警句: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志存高远。 自强者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迎难而上。 君子强学而力行。 载人的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 (1)人才= + + + + + + 。 (2)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1)热爱祖国+远大理想+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懈学习+掌握。方法+相信自己…… (2)要具有竞争意识、自立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还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解析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运用题,要求学生对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整体把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