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9.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理解答案: 6.(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7.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8.(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0.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