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2011年中考作文出奇制胜7大秘诀(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2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四:凤头引蝶,豹尾点彩
       和文章标题一样,开头和结尾也为大多考生所忽视。总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和结尾关系不大。所以,构思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头尾上多下功夫。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很大。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一般首先是看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语言基础。虽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考生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头尾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作文的评判。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和结尾,相反更应该在这两个地方狠下功夫!古人作文之法的“凤头、熊腰、豹尾”之说,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这里的“熊腰”即指主体部分的内容要丰富,我们姑且不论。下面我们只谈谈开头和结尾问题。
       “凤头”,也有人称之为“龙头”,都是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1、不必要的释题,多此一举;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因此在中考应试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病。
       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6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比喻开头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空中楼阁》)、引言开头法(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琐忆》)、议论开头法(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道义。——湖北考生《得失寸心知》)、入物开头法(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就告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湖南考生《凤凰的选择》)、写人开头法(夏日炎炎。鲁林从省城公安大学放假回家,来到A城地面,此地距离其老家梁山泊尚有一段路程,须乘班车,方可上路。——河北考生《“小鲁达”的抉择》)、叙事开头法(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鲁彦《听潮》)、描景开头法(陌生的山花已有无数的开了。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总是随风飘动的思绪感叹树叶的凋零。——广东考生《美丽一次》)、绘境开头法(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定情开头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关于结尾,名家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明代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高明的考生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做好“编筐”的“收篓”工作。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之忌: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第五:化大为小,独辟蹊径
       中考作文立意时,可以表述观点,可以歌颂赞美,可以宣传赞扬,可以揭露批判。但以下三点要注意:
       1、要善于“化大为小”。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开放性质,使有的同学“天马行空”,有的同学又“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子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题兴叹。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面对话题“热”,我们会联想到诸如:热浪与环保、WTO热、热线、名人与官司热、纳米热、世博热等等,如果力求面面俱到,显然不行。自有择其一如“纳米热”来谈,作文才能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2、要善于“以小见大”。这一点其实是对“化大为小”的进一步要求,即从小处着笔,而从大处着意,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注意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多在行文结尾处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3、要善于“独辟蹊径”。在立意角度上,考生多以现实中的人和事为切入口,多着眼于材料的整体或布局,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体现不够,如能变换视角,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故事新编、借古讽今,或老话重谈而逆向立意,或着眼于材料的局部与起因等等,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论人之所欲论,论人之所未论”,力求立意创新,习作便会因个性鲜明而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