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干技剖析,是一种比喻说法,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意即题目中的主谓宾为“主干”,定状补为“枝叶”,通过对题目语法结构的分析和理解,来领会题意,明确写作内容。运用这种审题方法,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抓主干之一的谓语来审题。主谓宾俱全也好,缺了主语或宾语也好,只要有谓语,无论它是动词或形容词,都要围绕谓语来构思联想,这样,作文的题旨就会鲜明起来。例如1994年青海西宁中考作文题《这件事使我懂得了》。这是一个半命题,横线上当填宾语,应该视之为主谓宾俱全,是由完整的单句构成的,而且是个兼语句,有两个动词谓语,审题时就要重点抓住这两个动词。一是“使”,是对“我”直接起作用的行为;二是“懂得了”,是由“我”发出的,是“使”的结果。这两者有先后关系,先写“使”的这件事,后写“懂得了”的某种道理。只有既写了这件事对“我”产生的作用,又写了“我”通过这件事懂得了某种道理。只有既写了这件事对“我”产生的作用,又写了“我”通过这件事懂得了某种道理,而且把重点放在后者,才是切中题意的。 二是抓枝叶中的重点来审题。对于没有谓语而以短语做作文题的,就要抓住那修饰性、限制性或补充性的词语进行审题,因为这些词语往往是特殊要求的标志,是审题的重点。例如199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神奇的夜晚》,它是由偏正式名词短语构成的,名词“夜晚”规定了写作的时间范围,形容词“神奇”是这个夜晚的特点标志。审题时,就要重点抓住定语“神奇”,因为它表意最丰富,既是写作重点,又是题旨所在。可以写“神奇”的特色,“神奇”的亮度,“神奇”的人物情态,“神奇”的闹腾景象等等。要写出“神”的力量,“奇”的特点,使人感到这个夜晚令人“神往”而“奇特”。这样,题意就扣得很准了。 这种审题方法的实施步骤非常明显。要先对题目进行语法分析,明确题型结构和重点,然后抓住重点,或谓语,或定状补语,进行审度揣敲。对以一个字词命题的,虽然不存在“干枝”问题,但仍可以从语法角度来审题。如1989年湖南省的中考作文题《礼物》和山东省中考作文题《起步》,前者含有引申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际间表示客套的那种狭义和迎送行为,应是具有纪念意义和特殊意义的东西。后者含有比喻义,“起步”应理解为“起点”,是所写人物某个阶段的过渡。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挖掘题目深层内容,不能只审表层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