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对话天津母亲:如何“从天津到牛津”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魏秀敏的女儿丁赛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享受奖学金,从南开中学到南开大学,再到英国伯明翰大
学博士毕业,如今留在牛津大学经济系成为一名专业教师......

    “当我步入暮年,当我生命垂危的冥冥时刻,这个世界的任何事情,包括房子、车子、金钱、名誉、地位,甚至亲人和朋友……我都可以割舍掉,也实在顾不上了,彻底没有关系了。然而,只有一件事难以割舍——不可能割舍,反而更让自己牵挂、惦记、萦绕在心,这就是孩子……为了让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放心、安心,就得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有模有样,成人、成才、成功!”
    写下这段话的是一位普通而特殊的母亲,这位母亲用30年的心血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卓越的人。女儿从天津到英伦,再走进联合国,如今在牛津任教;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硕士和博士,每一步前进的路,都离不开母亲的谆谆教导。
    这位母亲就是魏秀敏。
    从天津到牛津
    1月23日上午,魏秀敏携带她的新书《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以及姊妹篇《从天津到牛津:母子情两地书》在图书大厦签售。现场,这位从容、优雅、慈爱而又不失严厉的母亲,与读者和家长近距离探讨孩子的教育。
    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魏秀敏的女儿丁赛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享受奖学金,从南开中学到南开大学,再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毕业,如今留在牛津大学经济系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对于津门众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魏秀敏母女的故事和经历格外具有借鉴意义。
    “有人说我幸运,摊上了个好孩子,但我要说,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魏秀敏说,孩子出生之初都是一张白纸,“我的女儿,也‘早恋’过,也挨过打。她和现在的独生子女一样,也任性骄横过,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曾认为自己才是家庭的核心……”魏秀敏说,许多家长跟我抱怨,孩子不听话、不上进,不能理解家长的苦衷,但她却认为,中国最该受教育的人群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孩子长成什么样子是跟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
    数十万字“情书”话成长
    作为姊妹篇的《从天津到牛津:母子情两地书》一书收集了魏秀敏与女儿丁赛在留学期间的数十万字的邮件往来。女儿丁赛就每位留学生独到异国所面临的搬家、吃饭、洗衣、办理银行账务、学业压力、操持家务等诸多问题一一提问,而母亲魏秀敏则耐心解答。字里行间,女儿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恐慌、孤独、艰难、痛苦和无助,家乡母亲的深情厚爱、精心呵护和潜心指导,历历在目,感人至深。
    女儿是我的一块“自留地”
    记者:现在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健康、快乐就好”,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您在孩子小的时候,想过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魏秀敏: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妈妈需要有“目标”。我的想法是,孩子一定要出类拔萃。在我怀孕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将来孩子要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记者:“目标”固然重要,但孩子是否真的成长为我们“理想”的样子,不少家长,都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您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
    魏秀敏:有了目标,就要很用心地引导孩子。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到了我这个年纪,总有家长悔恨年轻时光顾着忙工作了,没管好孩子;也有家长抱怨,自己为了孩子什么都付出了,甚至连工作都不要了,做起了全职母亲,可孩子却很不争气。我29岁生的孩子,33岁的时候做了学院的副院长,工作一直都很忙,但在我心里,女儿是我的一块“自留地”,无论我工作多忙,压力多大,我都不会疏于孩子的培养。
    记者:您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
    魏秀敏:孩子三岁前是姥姥姥爷带的。三岁之后,我就坚持自己带孩子,为此,父亲当时对我意见还挺大。但我认为,老人或许能对孩子的冷暖吃穿都照顾得很好,但却不能在品格上塑造好孩子。丁赛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都用自行车驮着她去幼儿园,半小时的路程,我都在给她讲故事,跟她说话。
    潜移默化让孩子爱上读书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能否举几个例子,说一下您是如何应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棘手”问题的?
    魏秀敏:比如,丁赛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时和邻床的小朋友逗着玩,丁赛把两个小朋友的手指咬疼了,其中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就不依不饶了,多次找到老师也找到我,要求丁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的孩子承认错误。我当时就告诉丁赛,如果她不按照那位家长的要求去道歉的话,那位家长会继续找学校、找老师、找妈妈,会给大家带来许多麻烦。丁赛答应了道歉的要求。不过,当孩子真的当着全班小朋友和家长们的面,对那个女孩说“对不起,我错了”的时候,站在窗外的我,心里还是挺难受的。因为我知道“事件”只是孩子之间的玩耍,而且后来丁赛告诉我,那个女孩也咬了她,只是她没有说而已。但我当时,就是要让丁赛知道,人做了事情,无论对错,都是要承担责任的。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误会、伤害。丁赛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事,自然会处理得很好。
    记者:孩子不诚实是每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的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是害怕被责罚,您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魏秀敏:丁赛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的数学测验考得不好。她怕我们不高兴,就模仿了她爸爸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字。这件事情老师告诉我了,我和丁赛谈了一次,告诉她,无论你做了什么错事,都不应回避父母,因为父母会帮你想办法。瞒着父母,会把一个错误变成两个错误。丁赛后来告诉我,她从小到大一点儿作弊的念头都没有。
    记者:听说,丁赛在中学还早恋过,早恋问题让家长很头痛,您是怎么解决的?
    魏秀敏:那时丁赛刚上初二,一天,我回家早了一些,看到有个男孩送她回家,两人有说有笑的。丁赛当时也看到我了,后来几天,她的情绪都很低。在此事之前,都是丁赛的父亲给她买早点,但这件事之后,每天我都会早起,亲手给她做早点。持续了几天后,女儿告诉我,她和那个男孩散了,并告诉我:“妈妈,您太不容易了。”当时,我告诉她,爸爸妈妈辛苦照顾她,是为了让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记者:打过丁赛吗?
    魏秀敏:有几个孩子没挨过打呢?丁赛也不例外。记得一次是丁赛小时候,那天不用去幼儿园,但我要去工作。我想让她留在姥姥家,但她不愿意,哭着求我带她一起去上班,怎么说道理她都不听。后来,我狠狠地打了她几下,把她扔到床上。她不再要求跟我一起去上班了,但可怜兮兮地问我:“妈妈,我可以送送你吗?”我的心软了,答应了女儿。她用小手拽着我自行车的后车架,送我出门,但当我要蹬车走的时候,她不肯放手,又要求和我一起去上班。这时候,我扒开她的小手,又打了她一次。然后,蹬起车就走了。
    “规矩”小时候就得立
    记者:好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自己管不了。丁赛非常听您的话,您是如何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的?
    魏秀敏: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是一点点树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立好“规矩”。比如,丁赛在姥姥家站在沙发上,大喊着让姥姥去给她做事情。虽然姥姥乐呵呵地就去做了,但丁赛却因此受到了我的呵斥。再比如,在我们家,晚上的时候很安静,我和她爸爸都看书,有了这个氛围,她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读书。
    记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魏秀敏: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后,我就再没过问过她的考试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矩”,都要在孩子小学三年级培养起来。对于孩子的学习,我坚持两点:一是提前预习。我会在寒暑假的时候,把她下学期的课本都找来,让她预习。这样她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轻松,也可以腾出时间来多读些书。二是在数学上,我要求她“下笔准”。丁赛小时候,我会拿着表卡时间,让她做算术题。许多家长都说,孩子考试的时候其实都会,但就是马虎,所以没得高分。但我认为,通过训练克服“马虎”是没有问题的。丁赛上小学的时候,我坚持让她用木制的铅笔,而且铅笔都是我们亲手给她削的,不用转笔刀也不让她用自动铅笔。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很规矩。此外,铅笔在用去三分之一后,也是最好用的时候,我们就回收起这支铅笔,用橡皮筋捆起来“束之高阁”,不是不用了,而是留到丁赛考试的时候用。我们用这样的细节告诉丁赛,考试很重要,她要认真准备。
    记者:好多家长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困惑,在培养孩子“上进心”方面,您有什么诀窍?
    魏秀敏:丁赛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其他孩子的拼音都很熟了,但她却不会,因为之前没学过。那时候,市场上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拼音卡片,为了给孩子“恶补”拼音,我就用硬纸做成拼音卡片,拉上她爸爸和她玩认拼音的游戏。第一次,她爸爸第一、我第二,她最后;第二次,她第二;第三次,她就得第一了,这时候游戏结束。孩子的拼音很快就补上来了。再比如,小学时,老师会让孩子拿字组词。老师上课提问的时候,会问谁会用这个字组词,这时候就会有一大片同学举手回答;当第二次提问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就少了一些……第八次提问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寥寥,可是丁赛还在举手“组词”,因为前一天晚上,每个生字,我们都和她一起“组词”八九个,让孩子在课堂上享受“我能”“我很优秀”的感受。
    记者:丁赛大学毕业后才出国,您对现在“低龄留学”怎么看?
    魏秀敏:“低龄留学”纯粹是挥霍家长的钱。我觉得,如果父母都在国内的话,孩子还是没有必要过早出国留学,因为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家长的引导,否则孩子容易走弯路。我的建议是,孩子在本科毕业后留学,早的话也得高中毕业之后。
    母女档案
    母亲魏秀敏当过纺织工人、赤脚医生;1975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成为南开大学首届世界经济专业本科生。1978年进入天津外贸职业学院,教书育人,后担任党委书记,职称是“教授”。在46岁的时候,妈妈魏秀敏非常刻苦地“攻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这既让女儿丁赛佩服,也为女儿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教育者,魏秀敏说,丁赛是她教育生涯中培养的数千名孩子之一,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位。在她心中,“女儿是上天恩赐给父母的最贵重礼物,因为她基本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元素:善良、美丽、纯洁、天真、温柔、勤劳、坚韧、谦和……”
    女儿丁赛1979年出生,先后学习于中营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进入联合国实习三个月,现任牛津大学教师。在女儿的眼中,妈妈是个严厉的人。“妈妈虽然从来不问我成绩,但我知道她的要求很高,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妈妈从来不刻意要求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但我知道她对我是有要求的。”女儿丁赛在30岁的时候,在一次和妈妈魏秀敏的通话中,说了一句“妈妈,我喜欢你”。妈妈魏秀敏问丁赛,为什么现在才说。丁赛的回答是,以前更喜欢爸爸一些,和妈妈在一起,总觉得有些“规矩”要遵守。而现在经过了离家八年的独自漂泊,她才更加理解了妈妈的付出和辛苦。
    你说我说
    校长:家庭教育最有效方法是“用心”
    作为一名教育者,本市河西区某小学的刘校长以她的经验告诉记者,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可以借鉴其他家长成功的教育经验,但却不能照抄照搬。她认为,家长平时做事的一些态度,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用心”。而且,培养孩子是个“大工程”,持之以恒尤为重要。
    专家:教子经验不能是“拿来主义”
    作为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汪洁老师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看似随意的举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导趋性”。比如,针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挫折、犯的错误,有针对性的引导,这些都是其他的教育方式难以比拟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第二代独生子女身上显得更为突出。”汪洁老师指出,现在都是“一对夫妻一个娃”,第一代独生子女本身在成长过程中,就和以往的家庭氛围不同。中国人自古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演绎到现在,是愈演愈烈。多子女的时代,父母们可能还觉得“哪块云彩下雨都行”,但对于独生子女来讲则是“就这一块云彩,而且必须下雨”。但是,现在年轻的父母,他们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带有一些独生子女成长的弊端,经验也非常缺少,这就形成了“经验少”与“期望高”的矛盾。
    孩子的成长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教育子女比较成功的父母把经验或者教训写出来,为年轻的父母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不过,学习他人的教子经验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家长应该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通过对别人经验的发挥、创新,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子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