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5: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修订]认识文化差异,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意义,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既不要只认可本够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多别国别民族文化习俗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要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2.正待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同时对外来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要抵制,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P23页:)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P26页:)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P26页) 5.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