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9年中考:中外重大改革总结(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④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 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学习日本的表现。
    (四)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②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③在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
    (2)时间:1933年;
    (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4)“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措施: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注: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核心法令是《全国工业复兴法》);③调节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注: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6)影响:①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③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注: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一)前苏联的历次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使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①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③以自由贸易代替实物配给制。
    (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
    (2)形成的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②它也有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