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2015化学同步知识:溶液的形成(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2013.佛山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考查目的:对溶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KMnO4溶液是紫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故A项错误;B项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C项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D项根据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其中至少涉及到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因此是混合物。
    2.(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考查目的:对溶液和乳化概念的准确理解。
    答案:C。
    解析:C项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溶解现象
    3.30ml水和70ml酒精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质是水,溶剂是酒精
    B.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形后酒精分子停止运动
    C.混合后溶液的体积是100ml
    D.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考查目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答案:D。
    解析:两种液体混合,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无论体积多少,水为溶剂,故A项错误;B项达到均一状态后,分散在溶剂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B项错误;C项两种液体混合,由于微粒间有间隔,体积不等于二者体积之和,故C错误;D项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构成,故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
    4.(2011.苏州市)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
    A.氢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考查目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答案:B。
    解析: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蔗糖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5.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放入水,因溶解而使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
    A. 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考查目的: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伴随热量变化。
    答案:C。
    解析: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多数物质溶于水热量没有变化,溶解放热的典型物质是氢氧化钠,溶解吸热的典型物质是硝酸铵。A氧化钙放入水中放热,不是氧化钙溶于水放热,而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故答案是C。
    6.小明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水,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
    A.食盐 B.硝酸铵 C.氧化钙 D.硝酸钾
    考查目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答案:B。
    解析: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遇冷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片黏在一起,故答案是B。
    7.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
    (锥形瓶和滴管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
    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则锥形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液体物质可能为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和水 ④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 B.①②④ C.③ D.④
    考查目的: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答案:C
    解析:(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则锥形瓶中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因此可能是瓶内气体被滴管中的液体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也可能是瓶内物质与滴管中物质作用,使瓶内温度降低,①②均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同样使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③NH4NO3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压强,故③正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