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0℃时,往50克KNO3溶液中加入5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考查目的: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答案:A。 解析: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则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A项正确;B项不正确;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可能不饱和溶液、也可能饱和溶液,故C项、D项均不正确。 10.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甲溶液加少量水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乙溶液加入少量乙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考查目的: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甲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乙溶液中无固体留下,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项正确;C项,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可能还有部分甲未溶解,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同样乙溶液加入少量乙也可能还未达到饱和,故C项、D项均错误。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考查目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答案:降低温度、增加硝酸钾、减少溶剂。 解析:硝酸铵在一定量水中的最大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加入硝酸钾、蒸发水都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2. 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1)①②③④溶液中是饱和溶液是 , (2)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 (3)①②③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 。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答案:(1)③④,(2)3.6g, (3) ③④。 解析:由第③次、第④次实验可知10g水,形成13.6g溶液,只溶解3.6g氯化钠,所以③④均有固体未溶解,则③④是饱和溶液,而第①次、第②次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之和,所以第①次实验中溶质质量是2g,第②次实验中溶质质量是3g,第③次、第④次实验中溶质的质量是3.6g,所以③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15g、10g、5g某物质(一定量水中该物质的最大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 ( )
 (1)在A、B、C、D四个烧杯中,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若固体是KNO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答案:(1)A、B;C;D (2)B (3) 不能。 解析:(1)A、B烧杯中有固体留下,可判断出A、B烧杯中溶液为饱和溶液,B、C、D中溶剂量相同,C烧杯中溶质比B烧杯中少,则C中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D 比C中溶质质量少,则D中溶液是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A、B中溶剂质量相同,而B比A剩余固体少,所以加热时B先变为不饱和溶液。 (3)A、B中溶剂质量相同,而B比A剩余固体少,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