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韩愈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写获罪被贬的原因及被贬之快。运用对比,表达了虽遭贬亦无怨悔之情。 |
明 |
夏完淳 |
别云间 |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英魂归来看征旗,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必胜的信心。 |
元 |
马致远 |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六种景物,动静明暗互相映衬,情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悲凉的晚秋黄昏图,引发思乡之情。 |
元 |
张养浩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主旨句,反映了王朝兴衰,百姓遭殃的主题。 |
唐 |
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唐 |
刘禹锡 |
秋词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
唐 |
刘禹锡 |
秋词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
唐 |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即景抒情,描写景物、节令,蕴涵自然理趣,引起游人的乡愁之时,又满怀憧憬和希望。 |
唐 |
孟浩然 |
过故人庄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
宋 |
王安石 |
书湖阴先生壁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以拟人、对偶写出青山绿水的幽美环境,寄予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情。 |
宋 |
王安石 |
登飞来峰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借景说理,语意双关,一写登高望得远,二写对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
宋 |
文天祥 |
过零丁洋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感召着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