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2015中考语文必考词汇专项复习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辨析多义词:要了解词的本义、比喻义,多义词尽管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的环境中只有一个意义,究竟是用哪种意义,要在具体环境中辨别。
    2、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指不同的词语意义相近,但应用范围、语意轻重等不尽相同;反义词是指词的意义相反。
    3、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是约定俗成的;成语在中考中考查较为普遍。主要弄清成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4、正确使用关联词:关联词语有的成对出现,也有单个出现的,往往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
    附部分常见成语解释: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这里指神秘的意思。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30、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