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缺乏整合,抛弃文本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自然就成了“挑战”的核心栏目。这不,办公室里,老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手;教室里,老师成了播放幻灯片的操作工;微机房里,人机正在对话,语文老师则又充当了网上冲浪的辅导员…… “然而,在这种种活动中,我们遇到作品本身了吗?”海德格尔的至理名言引起了我的深思。语文是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是致力于人的内在精神塑造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这是因为,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文本中成行成页的语言符号。它们呈线性排列,静止不动,这些符号并不完全等同于实存。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才能在把握符号意义的基础上获得体验。如果抛弃文本,抑或不细读文本,忽略了与这些感受相伴而生的语言体验,忽视了语言符号系统本身的价值,单方面要求学生外出寻找经验感受,其结果必将是三重对话成为无根的浮萍,“凝聚了许多专家、教师的心血、智慧的文本”成为废物。 [案例七]名著《水浒传》专题阅读课(苏教八上) (1)导入新课——《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反映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小说,里面塑造的108位绿林好汉深受我们同学的喜爱。去年它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我们好多同学可以说是看得如痴如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去一同领略一下它的魅力。 (2)知识竞赛——(老师出示多媒体板书)本书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一个朝代的事,108位好汉,你能说出其中的哪些好汉的名字及他们的绰号…… (3)剧情观摩——观摩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内容,说说你的观后感。 (4)拓展延伸——如果你是导演,让你选择拍摄其中一集你会拍哪一集?说说你的理由。 以上教学案例是本人在工作不久听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当时听完本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语文课真好上,只要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我们吸引到课堂中,这样的课还不是一节好课吗?现在当我再来反思这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了这节课的真正问题。首先,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这是一节公开课,在老师的渲染之下,再差的学生我想也不至于在课堂上捣乱,也会必恭必敬的;在“知识竞赛”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看了整本名著,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也必然很高;“拳打镇关西”这一节内容本身就很精彩,何况又是电视剧。学生更能充分享受到感官刺激。然而细想想,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是阅读课,学生已经阅读了整本书,那么我们上这样的阅读课又该干些什么呢?如果就是看电视剧的剧情那么这能叫名著阅读课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在想来,本节课的最大问题可能就出在对多媒体的运用上。在知识竞赛这一环节,其实可以完全搞一个笔试竞赛。我们的课名称叫名著阅读,那么该深入阅读的是名著,而不应该只是电视剧。看了电视剧的内容我真怕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啊!电视剧就是比名著精彩、刺激。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比较名著与电视剧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已经有了电视剧的《水浒传》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名著。我想这样一问的话,我们就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地去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精妙之处。我们就该引导学生去分析同样是杀人,武松和鲁提辖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而这些问题就绝不是多媒体所能代替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