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家长必读 >

家长必读:父母失陪造就“问题学生”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毋庸置疑,中国父母对学校的塑造力一直抱有无限的信任,但现实告诉我们,那些出现学业困难和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并不会因为被送到好学校或重点学校就有所转变。在《新父母学校》一书中,作者通过解答“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校还是家庭”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帮助中国父母对“培根教育”理念形成深刻理解。一旦“陪伴孩子”内化为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孩子不仅可以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会为孩子的幸福人生铺就一条坦途。
    别把责任轻易交给别人
    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这个猜想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教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我开始由“教师教育”转向“家庭教育”。这个转向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确实会影响他的学生,但是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让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陪伴孩子,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那些成就也很容易没有色彩。“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着国家的发展。父母的陪伴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父母在家庭所营造的环境构成了孩子的“后天遗传”。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
    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先天遗传是重要的。孩子出生之后,他的先天遗传已经确定。姚明长得高,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高,主要不是姚明努力生长的结果。不要恨铁不成钢,铁有铁的用处,钢有钢的用处。不要以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真实的原因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天鹅蛋而不是鸭蛋。
    可是,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可以让孩子接受较好的“后天遗传”。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到类似“遗传”的高度。
    教育孩子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它艰难,而且有潜在危险。没有爱,就没有家庭教育,但是,如果只有爱没有放手,父母也可能以爱的名义,不知不觉地破坏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
    有一种爱,叫放手。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让他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为了孩子尽早独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
    从容应对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13岁前后既是孩子青春勃发的年龄,也是孩子的精神断乳、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而走向独立的时期。孩子渴望独立,但又不得不受父母的控制,如果他们的渴望得不到父母或老师的理解,如果他们在父母、老师、同伴那里无法获得足够的快乐感与成就感,他们会以厌学、逃学、辍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反叛和反抗。
    当孩子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不惜与父母对抗、反叛父母时,这就提示:孩子的第二个关键年龄段已经来临,这就是成长的信号和秘密。13岁前后是孩子由“小孩”转变为“大人”、“化蛹为蝶”的关键期,这是一个让父母感到紧张的时段。可是,父母能够做的,除了谨慎地为孩子提供适合这个年龄特征的教育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预先为这个年龄的发展做好准备。因为,孩子在13岁前后的发展状态,是孩子在3岁之前和9岁之前两个关键时期所建立起来的成长习惯的延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