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家长必读 >

看2011中考录取分数线,评各市重点学校定位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轰轰烈烈的2011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同学们即将奔向各自新的征程。有喜悦,也有泪水,甚至苦水。
    作为2011中考生家长,谈一点感受和想法。
    一、2011年各区县所属市重点本区平行志愿录取分数(四大名校除外)
    2011年各区县公布的各区县所属市重点本区平行志愿录取分数可以发现,共有26所市重点录取分数≥580。其中13家市重点在本区平行志愿分数线为≥585;另13家市重点录取分数线为≥580(但低于585)
    1、建平中学590.5(浦东)
    2、控江中学589.5(杨浦)
    3、南模中学589(徐汇)
    4、大同中学588.5(黄浦)
    复兴中学588.5(虹口)
    6、进才中学587.5(浦东)
    7、市实验586.5(浦东)
    市西中学586.5(静安)
    9、格致中学586(黄浦)
    上师附中586(徐汇)
    11、七宝中学585.5(闵行)
    杨浦高级585.5(杨浦)
    13、师大一附585(虹口)
    位育中学585(徐汇)
    市北中学585(闸北)
    -----------------
    16、洋泾中学583.5(浦东)
    17、延安中学582.5(长宁)
    18、曹二中学582(普陀)
    向明中学582(黄浦)
    同一附中582(杨浦)
    21、行知中学581.5(宝山)
    北郊中学581.5(虹口)
    金山中学581.5(金山)
    交附嘉定581.5(嘉定)
    25、育才中学581(静安)
    26、晋元高级580(普陀)
    杨浦、徐汇、虹口、黄浦、浦东是上海中考分数线五大“牛区”,名校录取分数线较高。并区后的大浦东,由于招生基数大,原南汇的尖子生有机会参与原浦东的四大名校(建平、进才、市实验、洋泾)的竞争,导致浦东四校分数节节攀高,连洋泾都已经超过延安了。但换来的代价是南汇中学的生源质量将有明显下降。
    松江、青浦、奉贤、崇明等4个远郊区已无580以上名校了。尤其是松二,昔日名校之中一朵红花,如今以577的超高性价比招生,网上皆大欢喜,但对前景是否能再创辉煌表示堪忧啊。可喜的是金山中学、交附嘉定是远郊区仅有二所依旧保持580线的学校。
    七宝、位育、延安等名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与其江湖地位不对称(尤其是七宝,号称是与南模、建平、控江并称的四大名校之后的小“四大名校”,但分数线与其他三兄弟落下4-5分。其585.5的录取分数线与杨浦高级等同),也对其今后发展堪忧,毕竟生源质量是学校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王道啊。当然另一方面显示其教育实力的强大(高考结果强大)。
    要知道:中考分数线中,5分就表示一个等级了,落差5分就意味差了一个台阶。其次:每个区录取分排名第一的学校和排名之后的学校的生源质量会相差很大。
    排名第一的学校,可以“通吃”本区平行志愿中尖子生,而排名其次的学校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
    比如:虹口的复兴比师大一附录取分高几分,但复兴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通吃”本区平行志愿中高分的尖子生,因为复兴在虹口区,是家长和孩子填报平行志愿的第一位选择,所以它可以“通吃”平行志愿的尖子生,其中不乏600+的孩子!而排行第二的师大一附就无此机会了。其他区也是如此。这也就说明:一些默默无闻,但排行本区县第一的市重点,高考时往往会出现几颗极为闪耀的明星。再有,近几年上海行政区合并陆续产生,这对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区的市重点的发展前景是有一定影响的。
    总的规律是:强者更强、相对弱者被无情边缘化。
    如前所述的大浦东现象,原浦东四校在南汇家长心中肯定强于原南汇的南汇中学,导致许多原先不能报考浦东四校的南汇优质生源可以报考并进入浦东四校,南汇中学则失去该部分生源。
    接下来就是新黄浦了,新黄浦一线的高中,也就是格致、大同和原卢湾的向明。其中向明相对较弱。可以预计,在新黄浦,向明和格致和大同的距离将越来越大。
    点击进入讨论专区:告别贴:供2012中考生家长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