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寄宿生群像录 克服生活与言语障碍,融入本地学生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为求学来到曾经对他们是陌生城市的上海,初来乍到的他们,该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两位过来人谈了他们的几点建议。 过来人1:杨阳,来自江苏张家港杨阳是去年考到上海的,初来上海的他有过一段不适应期,回忆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海男生的性格他并不是很欣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过于斯文,两个人有不同意见时,半天无法解决,“从我个人来说还是倾向于爽气的解决方式。”杨阳说。 再就是言语上的不习惯,同学间常用上海话交流,他一开始听不懂,不过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倾听,现在基本上已经能够听懂。 过来人2:王刚,来自山东相对于张家港,山东离上海远得多,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就更大。因此王刚的适应期也相对较长,前后足足大半年才适应。 山东随处可见的大蒜、大葱在上海很少看到,食堂里的菜也很少会做这两种,而且上海的菜口味偏甜,让他很不适应。不过时间一长,口味也慢慢习惯了,发觉那种带点甜味的菜也不是特别难以接受。 言语也是一大劣势,不过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周围的老师、同学请教,他们会很热心地帮助你。 相关推荐: 熬夜备战考试会影响学习成绩 测一测:你家孩子是否得了“开学综合症”? 广州新初三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尖子生”是如何练成的 中学生青春期厌学心理探因 青春期:如何战胜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