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的众多,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就是索溪峪一带风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这十里画廊,可以说是比较集中地把这些特色表现出来了。那真象一道长长的画廊。人走在这画廊中,看着那两边的景色,真有置身于画中之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这画中的一点,和这大自然完全溶于一体了。 然而,这十里画廊还只不过是索溪峪的众多的风景点当中的一个而已。另外的一些地方,也各有各的特色,这瑶池,又名天池,它不在山谷之中,而是在高高的山峰之上。这山峰,非常的高,非常的险峻,人要沿着悬崖陡壁向上攀登上几百级石级,到达峰顶之后,才会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片别在洞天的奇妙景色。但见在那万峰耸立群山环抱中间,一泓碧绿的湖水,荡漾其中。湖面上,水平如镜,微波不兴。上面的蓝天白云,四周的青山绿树,都倒映在湖面之上,美极了。这又是一幅绝妙的好画,而且,这湖水,既非一望无边,也非一览无余;而是随着那重重叠叠的山峰,向前弯弯曲曲地延伸开去。峰随水转,水随峰绕,一直延伸到万山丛中,群峰深处。它就象一首优美含蓄的诗,在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并把人的想象,引进到一个朦胧、神秘、深远、迷人的境界中去。啊,这时,真想荡一叶扁舟,劈开那万道绿波,重重倒影,顺着千回万转的青峰,向万山深处游去,去一穷那洞天的奥秘,瑶池的底蕴。更想:化一只白鹤,展翅于蓝天碧水之间,青峰绿树之上,去尽情地领略这九霄云外的湖光,八百里路的山色。 啊,朋友,你说,这般景色,怎不令人着迷,又怎能使人忘怀呢? 生活和工作在这仙境般美丽的索溪峪的人们有福了,而有幸能到此一游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呢? 是的,索溪峪的风景是出类拔萃的美,可是,我觉得:更美的还是索溪峪的人,索溪峪主人的心灵。 一到索溪峪,伴随着那迷人的风景而来的,是主人的热情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虽然由于初建,招待所的设备比较简陋,但是服务人员却是非常热情周到,从所长到工作人员,从宿舍到伙房,简直就象一团热烘烘的烈火,使你感到无比温暖,他们尽力地在现有条件下,使你游得愉快,吃得满意,住得舒服。清晨,你刚刚起床,他们就把洗脸水送到了你的门外;夜间,当你游罢归来感到有些疲乏时,他们又把洗脚水送到了你的床前;上山下山时,他们搀扶着你;走到险要处,他们用自己的身子护卫着你;烈日烘烤时,他们把自己头上的草笠,摘下来给你戴上;口干舌渴时,他们把身上背的水壶,送到你的嘴边。……这一切,我们已经感动得不行了,他们却还总是谦逊地说:“做的很不够,很不够,叫你们受苦了。” 这话,既非客气,更不是虚伪,而是出自于内心的真实情感。因为他们把每一个到索溪峪的游览的人,都看做是索溪峪的骄傲,索溪峪的光荣。他们不让有一个游客在饱览了索溪峪的优美风光归去之后,留下半点与这优美风光不相称的不快之感。慈利县招待所的所长小李,是一个才二十出头的青年姑娘,她的父亲在大城市里工作,但她却甘愿留在偏僻的深山里,为游客们服务。她既是所长,又是服务员,也是导游员。只要是旅游需要,她什么都干,送水、送茶、端菜端饭,……样样都干得那么积极,那么热情,那么耐心,那么周到。 更令人感动的是慈利县政府和索溪峪管理局的负责同志们的那种热情谦逊的态度,和时时刻刻心心念念地想着如何开发索溪峪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我们参观游览的整个过程中,王德盛副县长和管理局吴局长以及田波副局长,自始至终地陪同着我们,对我们关怀备至,每到一处,不但向我们详细地介绍情况,而且总是要谦逊地向我们征询如何建设和开发的意见。他们是那么诚恳,那么殷切。王副县长是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学物理的,原在一个中学里任校长,新近被选拔到县的领导班子来。他年青,有文化,事业心强;而又谦逊热情,彬彬有礼。“文革”中,他被下放到这一带劳动,对这儿非常熟悉,并有着浓厚的感情。吴局长和田副局长,为了开发这个风景点,他们几乎走遍了索溪峪的山山水水。田波就曾不辞艰险,三探黄龙洞。他还会写诗,也能写文章。他的诗,文中,充满了对索溪峪的热爱之情。他掌握了大量的有关索溪峪的材料,包括历史沿革珍禽异兽以及优美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但是,他却没有象有些会写作的人那样把这做为奇货可居秘而这宣,而是尽量地向人们讲叙介绍,唯恐遗漏了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