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中国历史 >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上册(14-17课)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开始的时间是    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        出发。途中危急关头     提出向    进军的建议。
    2、     年1月党中央在          召开会议。会后红军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
    1、1934 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贵州 2、1935 遵义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2、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 、两次会师(时间、部队、地点)
    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起止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第一次会师:1935年10月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的红军会师于吴起镇。
    第二次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
    3、长征的简单经过、意义。
    经过:长征初期: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到达遵义。
    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69页)
    时间:1935年   内容:(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他在军事上的指挥权。(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会后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总负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
    意义: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6课   难忘九一八
    1、   年   月   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      一小段铁路,制造
    了   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  城,这就是   事变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采取      政策,结果只有4个多月,       全部沦陷;但是中国共产党派     到东北展开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   解决,并派     到西安调停。
    1、1931 9 18 柳条湖 柳条湖 沈阳城 九一八2、不抵抗  东北 杨靖宇 局部3、和平 周恩来
    5、列举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目的、经过、结果、意义。
    背景: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
    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7课  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于   年  月  日的     事变,又称        平津战役中副军长      、师长       壮烈牺牲。
    2、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         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        、        奔赴抗日前线。
    3、1937年日军又发动   事变,进攻上海。    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都    作为战时陪都。日本在南京杀害   人1、1937 7 7 卢沟桥 七七事变 佟麟阁 赵登禹 2、抗日民族统一  八路军 新四军3、八一三 1937 重庆 30多万
    6、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怎样逐步建立的?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