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2018初三化学校本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初三化学校本笔记:
    浓酸:干抹布轻轻拭干→大量水冲洗→涂上3%~5%小苏打(碱性)碱:大量水冲洗→2%硼酸、醋酸(弱酸性)  眼:蒸馏水→5%小苏打
    四、实验操作 1、仪器加热  ? 直接: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  ? 原理: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 三靠:小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尖嘴靠大烧杯壁  3、气密性检查
    五、药品取用 1、固体  ? 粉末:药匙、纸槽 ? 块状:镊子  ? 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送至管底,块状送在管口即可  2、液体  ? 倾倒法 (1)瓶塞倒放 (2)标签对手心  ? 滴加法:滴管竖直悬空 ? 如没有说明具体用量  ? 液体:1——2ml  ? 块状、颗粒状:1——2粒 ? 粉末: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六、实验器材 1、量筒  ? 无零刻度 ? 用法、操作 (1)放水平  (2)用倾倒法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 (3)改用滴加法  ? 误差分析  ? 读数  仰视:V偏小  俯视:V偏大 量取:V偏大  俯视:V偏小   七、体验实验操作  ? 实验一  ?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结论:酚酞遇碱变红。酸碱中和,酚酞在中性溶液呈无色。 ?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 化学反应式:NaOH+HCl→NaCl+H2O ?
    实验二  ?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沉淀消失,溶液变回蓝色。 ? 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氢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  ? 化学反应式  CuSO4+NaOH→Cu(OH)2↓+Na2SO4          Cu(OH)2+H2SO4→CuSO4+H2O ? 实验三  ? 现象:固体变为黑褐色,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化学反应式:2KMnO4(△→)K2MnO4+MnO2+O2↑  ? 锰酸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  ? 实验四  ? 现象: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 文字表达式: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  化学反应式:CaO+H2O→Ca(OH)2    1.3 物质的提纯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例如:空气、海水) 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的物质体系(例如:蒸馏水、氧气)  ? 身边绝大多数的物质处于混合状态中 ?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有哪些  消毒酒精、石油、汽水、蒸馏水、矿泉水、洁净的空气、冰水混合物、液氧、牛奶、碘酒、澄清石灰水、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填编号)  纯净物:4、7、8、12  (关于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可能含有C,2Mg+CO2(点燃)→2MgO + C <2008年上海高考倒数第3题中考查了这一知识点>)  3、纯净物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   二、物质的纯度  1、定义:混合物中某一成份的含量的高低  2、公式:纯度=某一成份的质量/总物质的质量ⅹ100%  3、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   三、物质的提纯  1、分离提纯方法:过滤、蒸发、蒸馏、洗气、结晶、分液 等 2、过滤 3、蒸发  ? 作用:分离溶剂和不挥发的可溶性固体 ?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 要点  ?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液体过热引起飞溅。  ? 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蒸发皿内液体蒸干。 ? 用坩埚钳拿下蒸发皿并放在石棉网上  4、蒸馏  ? 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 粗盐提纯  ? 粗盐成份:食盐等可溶性物质,泥沙等不可溶的物质 ? 提纯过程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2、对于任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