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世说新语精选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 ) 俄而( ) 雪骤( ) 欣然( )
    柳絮( ) 凝( ) 韫( ) 寔( )
    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看法与同学交流?
    4.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这便是其中之一。
    ②这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③诗人写一场风雨变幻,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 (泼洒、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了。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 (涌、跳、溅)起无数水花,大大的雨点纷纷打到船上,就像天空中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其实,这片黑云,也无非是顺着风势而来,又顺着风势而去。还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 (映、照、衬)着水,碧波如镜,一派明媚的风光。
    ④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抓住几个要点,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用[ ]写出云的来势,用[ ]描绘雨的特点,自然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和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和“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好像是随笔挥洒,信手拈来,仔细寻味,便看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不着痕迹罢了。
    (1)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在文中的方括号内填入苏轼原诗中的词语。
    (3)第①自然段在这篇赏析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②段只有一句话,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第③④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第④段中“不着痕迹”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25 《世说新语》两则
    1.fù é zhòu xīn xù nínɡ yùn shí
    2.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3.“君”是对人的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略
    4.(1)泼翻 溅 映 (2)翻墨 跳珠
    (3)交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等。
    (4)承上启下。 (5)③④段分别从这首诗的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6)“不着痕迹”是看不到什么印迹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作者写诗时对于遣词用句、布局谋篇是经过一番运思的,但诗成之后,又让人看不出有什么刻意求工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