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语文素材 >

名师讲堂——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 (二)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师:你们真聪明!所以我们看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看这作品的体裁是不是小说就行了。那么,《故乡》中的“我”是不是鲁迅自己呢?……
    走进名师——讲堂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 (二)
    师:这话说得多好啊!语言多丰富啊!录音机已经把这句话录进去了。(笑)
    生:这是杨二嫂胡说八道。
    师:那么“我”究竟是不是鲁迅呢?
    生:《故乡》中的“我”,《社戏》中的“我”,还有一些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如果不是,为什么都很相似?
    师:这问题提得很好。这位同学把许多课文联系起来了,想得很广。那么你认为这样,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生:不是。
    师:什么理由?(生不能答。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知道鲁迅写的《孔乙己》吗?
    生:(齐)知道!
    师:那里面的“我”是个酒店的小伙计。鲁迅卖过酒吗?
    生:(齐)没有!
    师:所以这个“我”是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
    生:(接话)艺术形象!
    师:小说的情节是可以虚——
    生:(接话)虚构的!
    师:你们真聪明!所以我们看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看这作品的体裁是不是小说就行了。那么,《故乡》中的“我”是不是鲁迅自己呢?
    生:(齐)不是。
    师:为什么?
    生:(齐)《故乡》是一篇小说。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呐喊》是小说集,《故乡》是从《呐喊》中选出来的一篇,当然是小说。(笑)
    师:你们看这位同学推理得多好!那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呢?
    生:是鲁迅自己。
    师:为什么?
    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是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
    师:对。以后看作品中的“我”会看了吗?
    生:(齐)会看了。
    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鲁迅在小说中写的事,鲁迅先生有没有都经历过?
    师:你的问题使我想起了有位同学提的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闰土这个人。
    生: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看到的。
    师:对啊。那么,他叫闰土吗?
    生:闰水。
    师:你对了一半。
    生:运水,运动会的运。
    师:全对了,你们两个知道的很多。鲁迅把这名字改成了闰土。这样改是有道理的。谁还记得,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生:五行缺土,闰月生的。
    师:这样取名,为什么?
    生:封建迷信。
    师:是迷信,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讲。闰土这个人,是鲁迅先生根据生活中的原型,再——
    生:(接话)艺术加工。
    师:哦,你们懂得真多。对,艺术加工。写在小说里的事,是鲁迅自己经历过的,但又经过了艺术加工,这就使作品是的形象更加完善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
    师: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看到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
    生:这说明闰土见多识广。
    生: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师:对了。我们以后可以到运水的家乡去看看,大概会看到这种跳鱼的吧。还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把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
    师:是啊,为什么呢?
    生:西施是个有名的美人,杨二嫂长得漂亮。
    师:还有个同学在提问题的小纸条上说因为杨二嫂的豆腐做得好,做得又白又嫩。(大笑)是豆腐好还是她有点漂亮?
    生:是有点漂亮!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是打扮出来的漂亮!
    生:因为杨二嫂的关系,豆腐店的生意都特别好。
    师:大家去看杨二嫂,豆腐生意就好起来了,是吗?(笑)这样写有点什么意味啊?
    生:讽刺。
    生:我还有个问题。99页第2行“我却并未蒙上一毫感化”,“感化”是什么意思?
    生:是印象的意思。
    师:好。还有什么解释?
    生:在意识与情绪上起反应。
    师:你这个解释哪儿来的?
    生:字典上。
    师:对了。两种意思都有。感化,有点影响的意味。
    生:因为“我”当时年纪小,所以豆腐西施虽然漂亮,“我”也一点不感兴趣。(笑)
    师:啊,我很同意你的意见。还有什么问题?
    生:101页第7行“一层可悲的厚障壁”,“障壁”是什么意思?
    生:障是障碍,壁是墙壁。
    师:对。这就是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一层什么?
    生:隔膜!
    师:“隔膜”是什么意思?
    生:思想感情不相通。
    师:对了。还有什么问题?
    生:92页第3行,“时间既然是深冬”,这里为什么用“既然”?
    师:是啊?什么意思?
    生:“既然”是“已经”的意思。
    师:对啊,但这儿为什么不用“已经”呢?恐怕还和后面的某个虚词有点呼应关系,是哪一个呢?找得到吗?
    生:“又”。
    师:对。“既……又”是前后呼应的。同学们还有问题吗?(稍顿)你们看,事实证明了同学们确实是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有的问题解决得比老师还要好。这就说明你们真正成了——
    生:(接话)学习的主人!
    三、讨论“回乡途中的‘我’
    生:97页倒7行,为什么说“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生:92页倒数第1行,为什么说:“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分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如今回来了,不是很高兴的事么?
    师:是啊,对这个故乡,“我”是怎么想念的?
    生:(齐)时时记起。
    师:是啊,这样想念,回来时为什么又没有好心绪呢?
    生:母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但为什么又“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呢?
    师:是啊,“我”与母亲的情绪都不太好,为什么?
    生:93页第6行“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为什么正说明“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师:这类问题还有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