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11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生字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ɡ)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ɡ)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二、重点解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员降职或远调。越明年:及,到。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扩大;//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我;//来。予观夫巴陵胜状:那;//胜景,好景色。衔远山,吞长江:用嘴含,引申为包含。浩浩汤汤:水流大而急。横无际涯,朝晖夕阴:边;//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描述;//完全,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既然)这样,那么……//尽。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霪雨霏霏: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放晴;浊浪排空:冲向天空。薄暮冥冥:迫近;去国怀乡:离开春和景明;日光;沙鸥翔集:群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小草;//小洲;//形容香气很浓。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上,全。此乐何极:穷尽。宠辱偕忘:荣耀://一起。把酒临风:持、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许;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没有;这;归依。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不以物喜:因为。心旷神怡:愉快。
    三、文章知识积累: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四、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8、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9、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五、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8、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答: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9、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略)
    10、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政通人和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11、范仲淹认为的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答:古仁人之心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贵之处在"忧",忧君忧民不忧己,由此自然而然地概括出古仁人的宽大胸襟和高尚情操。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能关心民间疾苦,广施救济;在朝廷敢于直谏,一生所为证明了他确有先忧后乐之抱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一生正是如此。
    六、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