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肴殳之战》) ——军队筋疲力尽,远方的国君(郑国国君)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3.“得无……乎(耶)” “得无……乎(耶)”中的“得”,和否定副词“无”、“微”、“非”连用,构成“得无”、“得微”、“得非”(相当于口语的“莫非”、“恐怕”、“该不会”),并与“乎”相呼应,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莫非……吧”、“恐怕是……吧”。 例如: (1)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 三、“何以……为”、“何……为”、“何为” 1.“何以……为” 在文言中,“何以……为”这种句式表示反问,“何”有时可用“奚”、“恶”代替,是“怎么,为什么”的意思。这种形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用得着……呢”,或“用(要)……做什么”,或“有什么……呢”。 例如: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君子讲究质朴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采干什么呢? 2.“何……为” 相当于“(要)……干什么呢”。 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是菜刀和案板,我们则是待切的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3.“何为” “何为”就是“为何”、“为什么”,多用于直接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 例如: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我(韩信)这样的壮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