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习题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习题赏析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中学 赵洪伟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时出现了一些学科渗透题。由于语文中的一些古诗词,甚至歌词等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借古诗词来考察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题型是经常出现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下面对本人搜集到的一些此类习题进行解析,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诗词与光学
    例1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解析:“皓月”即月亮,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为人类服务的,它本身不发光,不属于光源;“静影沉璧”中的“影”指的是“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答案是:C。
    例2  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桃花看上去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吸收其它色光,只反射红色的光。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答案是:C
    二、诗词与声现象
    例3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的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方言、土话
    解析:离开家乡多年,乡音未改,这里的“音”指的是音调、响度还是音色呢?我们知道,音调有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而频率和振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所以"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的是音色。答案是B。
    例4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
    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
    打衣服悄无声,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
    参考答案:
    (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
    (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行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
    (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
    三、诗词与热现象
    例5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D.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
    解析:诗人在远处就闻到了梅花的淡淡香味,这是因为梅花香气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引起世人嗅觉的缘故。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是:D。
    例6   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田……”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__℃,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__________热量。
    (2)用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冰的熔点为0℃,冰的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本题答案:(1)0,吸收;(2)蒸发,渗漏。
    四、诗词与力学
    例7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说青山是运动的,这是以船或流水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说船是运动的,这是以青山或河岸(岸上的树)为参照物。参考答案:船(流水),青山(河岸、岸上的树等)。
    例8  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蕴藏着大量的      能,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       能。
    解析:“黄河远上白云间”说明黄河的位置很高,重力势能很大;“不尽长江滚滚来”说明长江水流速很快,动能很大。参考答案:重力势,动。
    五、尝试练习
    1.诗人杜甫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诗人嗅到梅花的暗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3.“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例如: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_____。
    (2)倒映的白塔是光______射而形成的_____像。
    (3)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___力。
    (4)船桨向后划水,船向_____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
    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出现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5.中国有古诗云:“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根据你掌握的自然知识和物理知识判断,这里说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C.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
    参考答案:
    1.直线传播,分子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
    2.振动,音色
    3.(1)蒸发;(2)反,虚;(3)平衡
    4.B
    5.B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