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与地震有关的初中化学中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与地震有关的初中化学中考试题
    江苏 周文华
    一、选择题
    1.玉树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有关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1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C.C3O3N3Cl2Na中C、N、O元素的质量比为6 :7:8
    D.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NaClO和C3O3N3Cl2Na的都大
    2.海底地震引发海啸, 为防止疾病传染, 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 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净水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3.在玉树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为了确保大灾后无大疫,玉树大地震后,医务人员在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液,其中有一种消毒液叫次氯酸鈉(次氯酸鈉的化学式为NaClO)。关于次氯酸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B.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NaClO是一种盐
    D. NaClO中含有NaCl,故可代替食盐来使用
    5.玉树发生了地震。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6.玉树发生大地震,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沉淀        C.过滤       D.吸附
    7.玉树大地震,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但震不垮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1万多卫生防疫人员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大量使用的一种消毒杀菌剂为0.5﹪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乙酸是有机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4:3
    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
    8.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二、非选择题
    1.今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灾后的防疫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ClO2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 NaClO3 + 4HCl = 2 ClO2↑+Cl2↑+ 2X+ 2NaCl。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lO2的化学性质                         
    (2)推断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             ,你推断的依据是          
     
    2.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玉树发生了地震后,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含元素        )、漂白粉对饮用水        等进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3.玉树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为灾区紧急提供包括方便面在内的各种救灾物品。据下表回答:
    

    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00 g中含量)
    

    糖类/g
    

    脂肪/g
    

    蛋白质/g
    

    水分/g
    

    钠/mg
    

    钾/mg
    

    磷/mg
    

    钙/mg
    

    维生素C/mg
    

    其他
    

    61.6
    

    21.1
    

    9.5
    

    3.6
    

    1144
    

    134
    

    80
    

    25
    

    0
    

    ……
    

    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
    (3)我市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灾区,协助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自来水厂主要通过 ①吸附沉淀(用明矾) ②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 ③静置沉淀 ④过滤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可用     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
    (4)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用外层是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做墙体。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表面喷漆         B.经常酸洗         C.经常水洗
    (5)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材料2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3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材料4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氯气的化学式为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请总结氯气的有关性质: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
                                                                           
    
    (4)写出材料3中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材料4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5.为防止玉树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每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250g,则消毒一桶水(约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g。
    
    6.在玉树发生了地震。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及饮用水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净化才能使用。请你解决如下的问题:
     (1)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采取的操作是            。
     (2)当地震过后,你如何将污水变成清洁用水?
     ───────────────────────────────────。 
    (3)除去河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后,请设计实验证明水样是硬水:
    ──────────────────────────────────—。
    (4)有人说“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体健康有益,矿泉水微量元素的含量越多越好”,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玉树大地震后,为了预防疫情,防疫人员使用了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 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____kg。
    三、计算题
    1.由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惨剧使世人记忆犹新。消除“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广泛植树造林。已知180g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时放热2804kJ太阳每分钟对地球表面辐射能量为2.1J/cm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设光合作用时太阳能量利用率10%,每片树叶面积以10cm2计算,这样的树叶100片要合成1.8g葡萄糖。问:
    (1)需光照多长时间?
    (2)若空气中含CO2质量分数为0.3%,需要标准状况下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 g/L)
    (3)若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问光合作用时除生成1.8g葡萄糖,还放出氧气多少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A 7.D 8.A
    二.非选择题
    1.⑴见光易分解      ⑵H2O  质量守恒定律
    2.Cl ;H2O ;+1或 
    3.⑴BC         ⑵糖类   
    ⑶ ③①④②    pH    ⑷A    ⑸吸附
    4.(1)Cl2、17(2)①黄绿色气体 ②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答到其中一点均可得分)(3)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4)Cl2+H2 2HCl(5)ClO2  +4
    5.(1)Ca   40 : 71 : 32    (2)49.7% (3)100
    6.(1)过滤(2)先静置,加入明矾,沉淀,再加入活性炭,过滤(3)取适量样品,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4)不正确;人体对元素的需求是均衡的 
    7.(1)23∶35.5∶32                                  
    (2)240                                   
    三.计算题
    1.由能量守恒可知:180gC6H12O6完全燃烧放热2804×103J,则生成180gC6H12O6需要吸热2804×103J。
    设:生成1.8g C6H12O6需要t分钟
    则:2.1×10%×10×100×t = 2804×103×1/100    t = 133.5分钟
    设:生成生成1.8g C6H12O6需要CO2质量为x,同时生成O2的质量为y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264                     180    192
    x                      1.8 g   y
    264∶x= 180∶1.8g      180∶1.8g = 192∶y
      x = 2.64 g             y= 1.92 g
    故空气质量为2.64÷0.3%=880 g  空气的体积为880g÷1.29g/L=682 L
    氧气的体积为1.92 g÷1.429 g/L=1.34 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