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 河北 刘 伟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二、单质与化合物
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三、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 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 )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后的剩余物 C.洁净的空气 D.纯净的食盐水 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 )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下列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这组物质划分为同一类别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铜 D.水 6.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7.超市里,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商品,往往把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将物质进行分类。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硫粉⑤高锰酸钾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 8.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试管B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
二、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基础检测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新装修的房屋里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的体积很小 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中 B.分子运动速度变慢了 C.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4.为了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红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A B C D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____________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6.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气味,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液化贮存在钢瓶中,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填入空白处: (1)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二、水的净化 1.净化方法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
![]()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三、基础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澄清的井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B.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 A.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4.通过下列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静置 D.蒸馏 5.摄入铝过多对人体健康不利,明矾中含有铝,家庭炊具中很多都是铝制品。下列做法中应该提倡的是( ) A.为了饮用洁净的水,常用明矾做净水剂 B.铝制品传热快,应用铝锅做菜 C.不宜用铝制饮料罐 D.家庭不能用铝制导线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被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三、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水浑浊是混合物,矿泉水透明是纯净物 B.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很少,故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C.为了节药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工业用水要重复使用 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3.地球的表面大约3/4被水覆盖,但是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04年8月淮河汛期,安徽境内一些鱼塘的水面上漂浮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赶去调查,发现是淮河上游流下来的“污水团”造成的,他连忙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样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2)面对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淮河的污水要预先进行处理;②引入清澈的湖水,把鱼池的污水冲走,使死水变活;③根据水样检测的结果,追究排出污水的企业责任,赔偿鱼塘损失;④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废水。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测评 一、选择题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B.电解水C.静置沉淀D.冰融化成水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B.空气C.冰水混合物D.碘盐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A.①和② B.③和① C.只有③ D.③和④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 )
6.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加热蒸发 D.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7.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水分子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木材制成桌椅B.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D.夏天水分蒸发比冬天快 9.下列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纯氧气 B.二氧化碳 C.混有空气的氢气D.纯净的氢气 10.大型纺织厂或化工厂不宜建在城市中,下列原因分析中有错误的是( ) A.减少生产事故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B.便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C.建在郊外便于向河流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D.减轻对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压力 1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 B.涨潮时,将废渣、垃圾等倒入河道中冲走 C.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D.种草植树,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A.洗澡擦肥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二、填空题 13.下列常见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铁;④汞(水银);⑤水。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___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铁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物质不在标准内。 (1)标准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所得溶液是无色的。在B烧杯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将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几分钟后,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有关空白。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