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考前复习 湖北省鄂州市教研室 杨国安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工农业生产中也要用到酸和碱,你的生命活动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酸和碱的反应。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你应达到:⑴加深对酸、碱组成的了解;⑵巩固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理解;⑶巩固对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和对酸、碱用途的认识。 一、酸的性质与用途 ⑴酸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如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等。在水溶液里,酸分离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所有的酸溶液中,阴离子各不相同,但阳离子总是氢离子。 ⑵酸的性质 ①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②酸的共性(不同的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酸味 虽然酸味是酸的共性,但你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定酸,化学品是不能品尝的。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与金属的反应 金属+酸→盐+氢气,要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 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与碱的反应 酸+碱→盐+水 与某些盐的反应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⑶酸的用途 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酸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农业生产中。 酸和食物 食物的成分中有许多是维生素,它们都是酸;绿色植物中含有叶酸。 人体内的酸 胃中的酸帮助消化蛋白质;剧烈锻炼时,肌肉会产生乳酸。 家庭中的酸 人们常用酸的稀溶液如稀盐酸清洗瓷砖和墙面。 酸与工农业 用磷酸制造磷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洗铁锈;精炼石油时要用到硫酸。 二、碱的性质与用途 ⑴碱的组成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在水溶液里,碱分离成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有的碱溶液中,阳离子各不相同,但阴离子总是氢氧根离子。 ⑵碱的性质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②碱的共性(不同的碱的水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 涩味 涩味是碱的共性,但你不能去品尝碱的味道。 滑腻 滑腻是碱的又一共性,正如你不能用品尝的方法去鉴别一种物质一样,你也不能去触摸碱。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与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与酸的反应 碱+酸→盐+水 与某些盐的反应 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⑶碱的用途 碱是制造许多产品的重要原料。 碱与食物 制作馒头时,常用到碱性物质小苏打;许多滋补品中常含有碱性奎宁。 碱与健康 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这样的碱,可以治疗对人体不利的胃酸过多症。 家庭中的碱 可以直接用手喷洒家用氨类清洁剂;使用水管清洁剂必须戴上手套。 碱与工农业 灰浆和水泥是用碱性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制取的;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例1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 ![]() ⑴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⑵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 盐酸的化学性质有以下几点: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分析此图,A、C属于金属氧化物、碱、盐中的两种,若A是碱,则C就是盐或者金属氧化物;B只能是盐或是酸,且和A、C能够发生反应;若A是NaOH,C是Na2CO3,B可以是盐酸和金属氧化物(CuO、Fe2O3等)反应的产物(CuCl2、FeCl3等)。若A是NaOH,C是金属氧化物(CuO、Fe2O3等),则B只能是酸(HNO3)。 ![]() (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⑴中的三空对应) 例2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前者变浑浊,后者未见明显现象。对此,甲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乙同学应如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请你利用如图所示的用品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⑴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⑵设计方案:①首先制备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②组装实验装置验证假设,除氢氧化钠溶液外还应选择的用品是(填字母)_________。 ![]() ⑶进行实验:
分析 ⑵①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酸钙、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⑵②要验证假设,关键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组装的实验装置中反应产生的现象要明显。BE组合或ACD组合均符合这一要求。 ⑶选用BE组合时,向E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B塞紧E瓶,振荡,气球膨胀,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选用ACD组合时,向C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A塞紧C瓶,把导管插入D杯的水中,振荡C瓶,水被吸入C瓶中,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 (3)
练习题 1.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烧碱、火碱、苛性钠????????B.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C.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D.沼气、天然气、水煤气 2.将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 A.颜色发生改变 B.发生化学变化 C.质量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然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D.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4.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 ) A.小苏打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5.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硝酸,应将它放入哪个药品柜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6.石灰浆新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氢氧化钠溶液 B.酚酞、稀盐酸 C.酚酞、氯化钠溶液 D.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 A.4% B.4.9% C.9.8% D.19.6% 8.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里一定有硫酸 B.滤液里一定有硫酸亚铁 C.滤纸上一定有氧化铜 D.滤纸上一定有铁 9.某镇硫酸厂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废水中含有硫酸。 ⑴该镇经常下酸雨,酸雨的pH 5.6(填:>、<、=)。 ⑵请举2例有关酸雨的危害: 、 。 ⑶用熟石灰处理该厂废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该厂下列整治措施中,不妥的是 (填序号) A.废气循环利用 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10.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金属元素均为+2价)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⑴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⑵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 ⑶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若Y为气体化合物,则Y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1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⑴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⑵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 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 ⑶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另一种是 。 ⑷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12.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⑴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⑶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称取生铁样品5.8g放入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再加入50g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及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85.6g(已知该反应中稀硫酸足量,杂质不参与反应)。试计算: ⑴产生氢气的质量。 ⑵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A 2.D 3.CD 4.B 5.A 6.B 7.C 8.AB 9.⑴< ⑵影响人体健康;森林大面积枯死;建筑物腐蚀损坏;土壤酸化等(填2点即可) ![]() 11.⑴C ⑵A—塑料瓶变瘪了 B—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 C—气球胀大 ⑶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 ⑷稀酸 冒气泡 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12.⑴NaCl、CaCl2、HCl 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Zn(或Fe、Mg等) 有气泡产生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HCO3、CaCO3等) 有气泡产生 ⑶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HCl与NaOH、Ca(OH)2恰好完全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