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 全球走向一体化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知识链接】 1.全球一体化的发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地圆学说深入人心、指南针的运用、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地处大西洋沿岸,又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首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反映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美洲的殖民活动,欧洲早期殖民侵略和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体表现: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共同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宗旨和原则: 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不利方面有三点:(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兴利除弊,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测试平台】 一、选择题 1.“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的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你认为这里“人”和“世界”的被发现应该是指 ( )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C. 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D. 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2.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向往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C.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D.欧洲人对财富的渴望和他们掠夺的本性 3.“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及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地方—看。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小的瓜纳哈尼岛”,在你看过这本书后你以为书中的“他”指的是 ( )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4.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 )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5.2006-2007年,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请问,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①跨国公司的推行 ②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 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7.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变换无穷,要想立于不败之林,必需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 ) ①经济区域集团化②经济全球一体化③世界格局多元化④西方国家新的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在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部法律程序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加入WTO有助于( ) A.我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主权的一员 B.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加强。而欧盟是当今三个较大区域性组织之一。据此回答9—11题 9.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初,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意大利 10.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机构不包括( )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欧盟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 )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对抗美俄两个超级经济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利剑。一方面,它依靠科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它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扩大了贫富差距。据此回答12—13题 1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这表明( ) A.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技术创新 B.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事物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13.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当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趋势,保护民族工业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二、试图题 14.读图,回答问题: ![]()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请回答: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哪一年?其英文简写是什么?其前身叫什么? (2)中国又是哪一年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 你认为中国的加入有什么好处? (3)该组织的成立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特征? (4)克林顿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他为什么这样认为? (5)试举两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给你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阅读判断改错题 15.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具体表现概括为: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仅起一定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错误1: 纠正: 错误2: 纠正: 错误3: 纠正: 错误4: 纠正: 四、分析材料题: 16.材料一:“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世界银行《1994年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