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张桂传
    专题考查重点: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
    复习策略:
    1.本专题理论性强,要多研读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
    2.自己概括、整理知识要点,形成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3.理解记忆,学会应用简单的推理。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可从中共会议十一届三届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一步步推理得出。
    4.巧用对比,通过相关知识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对中共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的比较。
    5.抓关键词,筛选知识要点,加快、加深记忆。如国企改革内容,我们可以抓住:所有制(由单一到多种)、政企(由分开到扩大)、分配(多种并存)等关键词。
    6.理论联系实际,可通过当今经济发展的成就深层次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热点考点精析:
    (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精要解析: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所以历来就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复习时应对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意义牢牢掌握。背景方面要联系文革和真理问题的讨论,体会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会议的内容重点抓住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通过内容进一步理解会议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同时要认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点击名题:
    例: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记忆能力,只要熟悉教材,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就会明确选B。
    (二)改革开放
    精要解析:
    对本考点复习应重点掌握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掌握其概念、具体内容。为加深理解,可以和 “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作用,一方面要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点击名题:
    例:“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端《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变迁与下列那一政策息息相关(  )
    A.大跃进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辟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改革开放的步伐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凤阳市改革开放的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选D。
    (三)邓小平理论
    精要解析:
    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最强,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理解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点击名题:
    例: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理论的创新,在邓小平理论中,最能体现出他的创新思想的理论有(  )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最”和“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②并不是邓小平的创新理论,①③④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新理论,所以选B。
    直击重点考题:
    1.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有(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3.经济特区是我国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的目的是(  )
    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D.对生产关系进行发展局部调整,解放生产力
    
    5.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髓是:(  )
    A.发展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6.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8.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选自《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3)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列出两点)。
    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D  5 B   6 C  7 B
    8.(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