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关于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开卷考试的回顾与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关于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开卷考试的回顾与思考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向阳
    从2000年开始,河南省实行思想政治(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后加入思想品德)中招开卷考试,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在过去8年的考试中,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发展变化的轨迹
    1.逐步规范、完善题型。不同的题型对不同的考试模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要使试卷内涵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必须弄清每种题型的独特定位、考查功能,实现题型建设的与时俱进,在一张卷子中通过不同题型的优化组合,发挥最佳综合效应。就题型数量来看,前些年多则七个,少则四个,近两年统一为六个,即:选择、概括、简答、辨析、材料分析(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其中的选择题,前些年或者单选或者单双兼有,从2005年开始改为单选和多选各占一定数量(这里的多选指题肢中有2-4个正确选择肢)。
    另外,2003年改“分析说明题”为“材料分析题”,2006年又将“材料分析题”改为“观察与思考题”。2003年设置“概括题”,2005年设置新型的“简答题”(不是直问直答式的,而是相当于小型的材料分析题,基本上属于主观性试题)。
    通过逐步的规范和完善,包括赋分方面的调整变化,目前的题型功能比较完备,较好地体现了考查要求。
    2.呈现形式由比较单一到丰富多彩。前些年,试卷的呈现形式多以文字为主,很少有漫画、图表等形式,使卷面显得过于严肃、刻板、枯燥,近年来,命题组充分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适当采用漫画、图表,同时,对联、歌词、谚语、名言警句等巧妙入题,使试卷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3.关于考查内容。由过去的过多强调覆盖面到近年来的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由过去的过多强调知识考查到现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水乳交融。同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机械复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科学灵活,重在考查知识的迁移、综合、生成和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考查“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什么”,而是考查“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什么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
    4.从“小论文”到“活动与探索”。从2000年开始,最后一道大题一直是考小论文,即:给出一至两段材料,让考生据此按规定题目撰写小论文,或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这种形式一开始还可以,大家都感到比较新鲜,但连续考了几年之后,就异化和僵化了,相当于考“八股文”,只要提前准备好(与考试题内容相近的主题),就能够应对,就可以拿较高的分数,考不出真实的水平和成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5年开始不再考小论文,而代之以内涵相对比较丰富的“活动与探索”,从而走出了“死胡同”,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5.关于携带资料内容的变化。实行开卷考试的前几年,省教育厅文件每年都明确规定了允许带进考场并可查阅的资料品种,即《思想政治》教材、当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政治说明与检测读本和当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时事政治专辑。从2005年开始,省厅文件不再规定品种,而改为“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相应地,在试卷的“注意事项”部分则标明:“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从而实现了既不失规范而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卷考试。
    6.逐步实行“双开”。即:开放性设计试题、开放性设置答案。前些年,设计了开放性试题,但答案不够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试题开放的同时,相应地设置开放性答案,使答案多元化,有时参考答案能达十多个,只要考生答对其中的几个方面即可得分,甚至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并要求评卷改“采点给分”为“采意给分”。其中概括题一般是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文字材料或漫画、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这样,一般只需要写一句话就可以完成,但事实上因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有的考生就写下两个答案,根据这种情况,为了鼓励考生的创新精神,特在评分标准中规定:若考生从不同角度作答,可选最佳答案给分,这就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开放。
    二、构建全新的命题理念体系
    在开卷考试和课程改革这两大背景下,命题理念必然要实现重大转变。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以来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统领中招命题工作,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全新的命题理念体系:
    1.依据课标,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考查能力,关注发展,养育人性,提升品格。
    2.彰显课程性质,注重价值引导,强调能力立意,体现教育价值,渗透人文关怀,强化德育功能。
    3.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时代性,注重地域性。在突出思想性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努力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突出考查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坚持“科学考查双基”,特别是在开卷考试的背景下,进一步减少纯知识性或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力求跳出“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怪圈。
    4. 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鼓励探究,倡导创新,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5.照顾不同学情,扩大选择空间,坚持活而有度,开放规范统一。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杜绝繁、偏、怪题,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
    6.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干预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卷面生动活泼,材料新颖鲜活,设问适切恰当,努力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
    7.充分关注国计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8.考查特点呈现多维、立体、发散;学科知识的考查从过去的孤立、静态转变为联系、动态;命题构思追求高立意、低准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9.打破思维定势,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优化。改善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传统试卷结构,使试卷多姿多彩,喜闻乐见,引人入胜。
    10.贯彻国家关于自主创新的方针,坚持原创性原则不动摇,坚决回避社会上已出现的各种现成参考题、模拟题、练习题等。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领、示范和导向作用。
    2005年以来,按照上述理念体系指导命题实践,使所研制的试卷充分注重了试卷定位的科学性、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考查内容的重要性、材料运用的鲜活性、构思角度的奇巧性、题型设置的合理性、呈现形式的人文性、表达方式的生动性、考查要素的全面性、思维品质的缜密性,符合教育部关于中招考试改革的指导方针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政策精神,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优化,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认可与好评。
    三、几点启示和思考
    1.中招考试评价既是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平时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天然的导向、示范和引领作用。一份成功的或者较好的试卷,对新课程的实施,对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对考生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观念的转变,新理念的确立,不能靠一蹴而就、不能靠“顿悟”,而需要及时地、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为此,近年来,我们集全省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智慧,先后编写出版了《课改风来满眼春》和《课改雨洒花正红》两本关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的实践、思考和探索的专著,作为培训读物,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卷考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2.开放性和规范性相统一。坚持做到既充分开放又有效规范。试题设计和参考答案开放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一定的预置。换言之,试题要做到活而有理、活而有度,这个“理”和“度”就是规范性问题。特别是在评分标准的制订上,既要有指令性要求又要有指导性意见,既要有总体要求又要有分类说明和分题建议。
    但事实上,如何加强对评卷工作的规范和指导,仍然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3.不论是实验区卷,还是非实验区卷,也不论是启用卷,还是备用卷,每套试卷都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相同、命题理念相同、题型类别相同、难度系数相同,只有这样,才会确保各套试题有同等的质量。
    4.试卷既应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又应体现热爱家乡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应关注“国计”又应关注“民生”,从而更好地实现考查功能,最终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引导广大考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四个新一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