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我眼中的2011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我眼中的2011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杨巧玲
    如果说2011年的中招思想品德试题给众多考生最深刻的感受似乎只有一种:“灵活”。那么,作为本学科教师的笔者却从这份试卷中品读到诸多的“味道”。
    一、2011年试卷的语言风格——简约而又严谨、流畅而又磅礴
    例如,单项选择题的2、3、4题,多项选择的5、6、7、8题,题肢一般都不超过12字。在“中原福塔”(第7题)中,题肢是这样设置的:“中原福塔”——A.是彰显河南形象的崭新平台B.是建设文化强省的亮点工程C.是体现厚重河南的鲜活载体D.是河南科技成果的全面展示。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第8题)中,题肢是这样设置的:中学生应该——A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B.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C.注重学以致用,投身社会实践D.做到德才兼备,开发自身潜能。                                                                                                        
    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如同欣赏一件玉雕,随处可见“雕塑家”精雕细琢的良苦用心,但没有一处生硬不和谐的地方。我想,这种简约而又严谨的语言风格一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考生的阅读量,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这无形中彰显了试题研制者浓浓的人文关怀,渗透了思想品德学科的精神归旨——以人为本。
    而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前面设置的背景材料读起来更是流畅而又磅礴。你看——关于志愿者群体(第2题)是这样描述的: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他们舍生忘死的人生抉择;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有他们无私奉献的真诚付出;在世博会的舞台上,有他们互助友爱的青春风采;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处处都有他们的微笑与温暖……。关于中原经济区(第11题)是这样呈现的:中原崛起正春风,河南振兴气势宏。寄托着中原儿女的梦想和希望,凝结着干部群众的实践和汗水,闪耀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关爱,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辨析(第9题)中人物甲:“穿着打扮要时尚,文明礼仪树形象。”人物乙:“朴素大方人赞赏,内在品质不能忘。”双方亮出的观点不仅通俗明了,而且朗朗上口俨然是一首押韵的小诗。
    这样的语言读罢仿佛让自己的感官尽情地呼吸着来自大自然略带树木、泥土味道的清爽空气,思维的积极性、活跃性在瞬间被激发开来。不难想像,考生置身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氛围中,紧张的情绪自然会得以缓解,在升学考试中这种“心理效应”值得推崇。
    二、2011年试卷的命题内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芬芳
    例如:从选择题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对时政知识的考查,到以保护耕地资源、“中国旅游日”的设立、河南地标“中原福塔”、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语言的流行与泛滥、“90后”特征、汶川重建、中原经济区战略、食品安全、建党90周年等重大时政热点、重大主题为载体,贯穿于各类题型中。
    浏览这些题目如同让自己透视一个社会万花筒,因为这里浓缩了天下时事的精华,让师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时代感、厚重感和生活气息。
    除了给人这种直观的感受外,以大量的时政热点为载体来命题的这一倾向,还兼具以下这些科学性。第一,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紧扣时代、与时俱进;第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中招考试这个平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平时关注社会发展、重视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亲社会的责任感,引领学生的心灵向真、向善、向上、向美,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第三,体现了教学中结果与过程的一致性。试题研制者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可谓“试卷上所呈现的就是师生平时所关注的”。这给日常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三、2011年试卷的提示信息——形式多样、富有亲和力
    例如卷首的温馨提示:思想品德课程,关注国计民生,倡导道德践行,引领人生航程。唱响自信之歌,你我相伴前行,发挥最佳水平,祝你走向成功!尽管这个温馨提示从2005年就开始在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上出现,但对每年的考生来说依然是全新的感觉。就如同寒冷的冬日有人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并送至眼前,温暖的感觉一下子油然而生。捧在手中,细细品尝,“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再如紧跟在每种题型后面有针对性的提醒:选择题为认真细致,点滴做起;辨析题为辨别分析,感悟明理;观察与思考题为置身情境,表达心声;活动与探索题为奋力耕耘,实践创新;这些鼓励语,都极具亲和力。            
    而且这些提示信息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由单一的文字提示、加注标点符号(括号、着重号),发展到对设问中的某些关键词进行字体变化。例如:第10题的第2问:你认为能够启迪自身成长的关键词语有哪些?请写出两条;第11题的第2问: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三个方面即可)。在这两道题中对关键词语的提示就运用了多种形式,避免了考生的视觉疲劳,有助于考生直接入题,少走弯路。甚至在今年的辨析题中,对双方的观点配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漫画,笔者认为,这一创意能有效地帮助考生准确审题,把握辨点。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试题研制者对考生的充分尊重和深深关爱。
    四、2011年试卷主观题的设问形式——稳中求变,不落窠臼
    2011年试卷上出现了多个“非常规”的设问。面对这些设问,如同正置身于旖旎的风景,忽然眼前出现一块屏障,不免有点急躁和抱怨。但绕过屏障,却有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让考生感觉“灵活”的原因所在。
    例如,第10题第1问: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走过风,走过雨,四川依然美丽!这一巨大变迁向世人昭示了什么?第2问:如果要编一部国人的“5·12”词典,你认为能够启迪自身成长的关键词语有哪些?第13题第5问:再过4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请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两则红色箴言,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在这里“昭示”一词就不是那么直白,其实就是常规设问中的证明、说明、表明的意思;“启迪”,即是常规设问中的启发、启示;“箴言”一词,也是平时很少用的,“红色箴言”是一个热点词语,类似红色短信,表达对党的祝福、赞颂等。总之这些词语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基本功来转化其意思。
    再如,第11题第1问: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铸之。在历史长河中,中原儿女锻造了哪些璀璨瑰丽的“中原文化名片”?第2问: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在这里,“中原文化名片”事实上就是河南的文化品牌,但部分考生被“名片”一词搞晕。“精神动力”一词更是令不少考生在考场上“忐忑”的设问。事实上这类似于平时练习中的设问: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我们发扬哪些精神?如果说“中原文化名片”是来自媒体的词语,部分考生视野狭窄、不懂其义,可以理解,那么“精神动力”一词确是九年级课本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知识点,考生为这个设问而“忐忑”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这些“灵活”的设问不能不说是对考生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学科交叉整合能力的全面考查,也正是试题研制者追求创新、别具匠心、不落俗套的一种精神和理念的体现。也许这种创新目前会遭到来某些方面的抱怨甚至诟病, 需要试题研制者具有不畏风险、坚韧不拔的能力。但创新的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我欣赏创新者给人带来的亮点、惊叹和挑战,而不支持“守旧”者和“复制”者带来的你好我好他也好的“皆大欢喜”。
    五、2011年试卷主观题的答案设置—— 体现多元性、开放性
    既然试卷的命题角度、设问思路环环相扣、灵活多变,那么试题答案自然也是多元、开放的。因此,大多数主观题都给出了诸多方面的参考答案(一般都给出10-20条答案),最后还要写上“等等”,而且还有这样的提醒:“考生答案若与本答案不一致时,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即使学生平时发憷的辨析题,每个辨点中的答案也是多元化的。这样宽泛的评分标准,对考生来说便于得分,不至于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倡导创新、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总之,品味2011年的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犹如观看一场精彩迷人的巴黎时装秀。这里既有传统因子与时尚元素的巧妙混搭,又有高超设计与俊美风姿的雅致彰显。在这里,继承与创新,达到了和谐统一,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完美演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