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测题 历史试题(二)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宗彬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战役中,发生在潍坊大地上的是 ①少康复国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淮海战役 ④潍县攻坚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某同学在右边的地图上,把相应的人名标注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上。据此你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应是 A.西周建立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下列著作属于郑玄的是 ①《三礼注》 ②《毛诗笺》 ③《后汉书》 ④《齐民要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5.右图中的对话是小明与小华表演的课本剧的台词,据这段台词可以看出,小明扮演的角色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6.他的陪伴,让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他的辞世,又让李清照痛不欲生,倍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他就是潍坊诸诚人,北宋著名金石学家 A.赵明诚 B.郑板桥 C.刘庸 D.陈介祺 7.他时刻把民间疾苦挂在心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豁达明理,深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他就是曾任潍县县令的 A.郑玄 B.郑板桥 C.刘庸 D.陈介祺 8.右图为木版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我们潍坊地区最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是 A.杨柳青 B.桃花坞 C.杨家埠 D.姜庄镇 9.右边的文字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代某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11.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九十五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13.“‘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5.右图是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的场景,与这一场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 B.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16.爱国主义需要激情地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水稻培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侯德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7.1859年,英国科学家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他是 A.达尔文 B.牛顿 C.阿基米德 D.爱因斯坦 18.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份文件应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 19.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20.“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18分)有人在论述合作的重要性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2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2)《联合国家宣言》签订的目的是什么?(2分)请举一例说明各签字国是如何落实上述条款的?(2分) 材料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3)据材料回答,西欧国家建立的经济共同体的目的是什么?(4分)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共同体是什么?(2分) (4)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生存的必备技能。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合作?(2分) 22.(12分)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继往开来时,往往是思想先得以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的?(1分)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 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说》《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2)据材料二回答,宣传新文化的刊物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材料三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解决了哪一错误思想的影响?(2分)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什么?(2分) 23.(14分)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材料二 到1954年底,互助组发展到993万个,初级社发展到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达到7000多万,占全国农户数的60.3%。 材料三 得到温饱的凤阳农民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 深圳,这个与香港一河之隔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便从荒滩野岭耸立起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材料一说“1949年是中国历史划时代一年”,你认为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党和国家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深圳速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24.(16分)日本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它与我们一衣带水,与我们有点“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 (1)材料一所说的“成功反应”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三十年后清政府在日本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的打击下开始了戊戌变法?(2分) (2)有学者认为,日本做出迅速和成功的反应后,走上了两条道路。你能概括出来吗?(4分) 材料二1955 年,日本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例为 2.2%,到 1970 年上升为 9%。1950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 1.5%,1970 年上升到 6.5%。 (3)上述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你至少写出导致上述变化的四条原因。(4分) (4)面对经济地位的变化,日本有了什么新的图谋?(2分)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测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C 6.A 7.B 8.C 9.D 10.A 11.B 12.B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C 20.D 二、非选择题 21.(18分) (1)逼蒋抗日,(2分)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 (2)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2分)召开雅尔塔会议(或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对日宣战,柏林战役,美国对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中国对日反攻等,如学生回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事例,亦可得分),(2分) (3)振兴经济,避免战争。(4分)欧洲联盟(或欧盟)(2分) (4)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会互相谅解,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沟通和交流。(本题为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2分) (1)汉武帝,(1分)推行维新变法。(1分) (2)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爱国青年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3)“两个凡是”,(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4)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2分) 23.(14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包产到户,自负盈亏。(4分) (4)深圳是经济特区,深圳与香港为邻。(4分) 24.(16分) (1)明治维新,(2分)甲午中日战争。(2分) (2)资本主义道路,军国主义道路。(4分) (3)日本经济地位提高(或答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分)日本推行社会改革;实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美国的军购;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等。(4分) (4)谋求政治大国。(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