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潜山中考作文试卷分析 一、作文命题评价 2010年安徽中考作文沿袭了2008年安徽中考半命题作文(“我在_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形式,题目为“不变的是-------”,但与2008年相比不同的是,需要填空的部分没有了词语限制,考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更大了。再加上“文体”不限,“表达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考生更有了尽情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机会。 笔者认为2010年安徽中考作文命题有两大特色:其一,体现了新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其二,与往年相比,更加突出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作文提示语“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就很明显的启发考生并要求考生去积极思考生活中的辩证关系。 在两人一组取平均分阅卷前,25位作文阅卷老师在一起共同阅读并讨论了6篇不同等级的考生作文,每一组说出自己的打分分值并陈述打分理由,而后大家在主要依据“安徽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具体的评分细则,以求作文阅卷的统一尺度。若每组两人打分相差5分,经两人再次交流后再决定实际得分。统一了评分尺度后,以每天每组6本的阅卷量进行阅卷。 三、高分作文取胜关键 (一) 考生的生活阅历不同,对“不变的是-----”的看法也不相同,但就作文评分来看,大凡高分作文有一点不变:文章切入角度新颖、思想感情真挚,都巧妙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笔者在阅卷时手录的六篇“原生态佳作”(见附录部分)篇篇情真意切,思想深刻,切入角度新颖。作文满分55分,六篇文章得分均在48分以上。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切入角度新颖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今年我县高分作文大多是在这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考生或阐述对生活的感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而那些内容空洞贫乏,缺少实实在在的内涵,仅仅是凑一些字数,缺少真情实感的文章得分就很低。因此考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写出一篇实实在在、情真意切的文章。唯有如此,才能与高分作文握手。另外,要想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作文切入角度新颖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众多考生写“不变的是亲情”“不变的是爱心”“不变的是友谊”,有些考生能够另辟蹊径,有的写“不变的是豪迈”,有的写“不变的是爱国心”“不变的是民族情”等等,切入角度新颖了,立意显得深刻了,自然获得了高分。 (二) 今年我县中考作文形式多样。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有议论文,有抒情散文,有日记体作文,书信体作文,还有诗歌等;在表现形式上,有以题记式开篇的,有以后记式结篇的,还有的将全篇分成几个小片段,每个片段冠以一个小标题,几个片段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多变的表现形式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助推器。 文无定法但文有章法,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化,但篇章结构的完整是作文最基本的也是不变的要求。一篇未及完篇的作文,无论语言多么优美,观点如何新颖,也只能归入三类卷。这一点无需过多陈述。 由于2010年安徽中考作文带有较大的思辨性,所以与往年相比,阅卷时特别看重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的严密性。有些考生所填的词语经不起推敲、不符合“不变的”的生活实际即不合逻辑而得分较低。如“不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心”等,均犯了逻辑错误。为此,笔者认为,不管文章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考生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缜密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点不容含糊的。 除结构完整、合乎生活逻辑外,要想在作文表达上获得高分,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语言要有文采。写景状物要绘形绘色;写人叙事要生动传神;议事言理要生动风趣。广采博取,遣词造句力求神韵;巧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些语言流畅、文采斐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考场作文其他方面的不足,也是作文获得高分的缘由之一。 1.补题雷同。在批阅过程中,随便拿一本试卷抽样,竟然发现有13位考生写的同是“不变的是亲情”。虽然未尝不可,但缺乏创新,都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写作,阅卷老师产生了审美疲劳。在13篇写“不变的是亲情”的文章中,笔者发现除了一篇因符合上文所说的高分作文要求而获得高分外,其余得分在33-41分之间。 2.所填词语不合逻辑。有些考生没有认真思考,可能是想到了一个词语就去填,因此犯了明显的逻辑错误,行文时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时间可以变,情感可以变、内心可以变,若考生不假思索地去填“不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情感”“不变的是内心”等,就会因经不起推敲而得低分。 3.主题提升不够。例如大多数考生很容易想到“不会变的亲情”,突出父爱、母爱等主题。如果把这种爱上升一个高度,就可以写“不会变的爱国心”、“不会变的民族情”等,这样文章的中心就深刻而新颖了。整个阅卷下来,深化主题的文章并不多。 4.不会分析,不会描写。有些考生写记叙文,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没有描写性文字;有些考生想写成议论文,但没有结合事例展开分析的语言,说理不严密。如此等等,源于语言基本功差,表达能力不强。 五、几点建议 2.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并进行选材训练。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就是语文,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理念,也可以化解学生写作言之无物,无话可说的困惑,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不可忽缺的一个过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平时不关注生活、缺少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作文中材料不鲜活,是很突出的问题。这就强烈地要求我们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还学生读书的时间,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搜集作文素材,增加积累;让学生把熟悉的材料记下来,把新鲜的材料录下来,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3.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笔者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一是培养学生思惟的广阔性,“纵横发散,打开思维拓展之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尽量想宽点,想远点;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措施时,应具有使思维向深层发展的导向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诱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四是训练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即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认识,寻求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方法;五是训练学生的变向思维能力,即训练学生变方向、变角度、变途径地思考问题,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训练学生用前所未有的新方向、新角度、新途径思考问题,弃旧图新,超越书籍,寻求首创性的认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自觉地从这五个方面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辨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写作灵感会被激活。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并举,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