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7年中考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一)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综合性学习(一)
    【2017重庆A卷】
    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方言拾萃
    重庆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3分)
    

    重庆方言
    

    含义
    

    妙处
    

    惊抓抓
    

    指一个人在面对其他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时,表现出国语惊慌与害怕的样子
    

    以尖叫和手突然张开来表现人的惊慌与害怕,形象而生动
    

    ①灯儿晃
    

    无事闲逛。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
    

    选: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
    

    ②撑花儿
    

    雨伞。撑,张开。
    

    ③搭扑趴
    

    摔跟头。搭,方言读dá,摔
    

    ④巴心巴肠
    

    全心全意。巴,紧贴
    

    【任务二】老物记忆
    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重庆“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4分)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   茶壶  折扇  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旧事回顾
    编辑“老重庆的故事”,需要采访在重庆土生土长的王爷爷,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用电话联系他。你会怎么说?(校名、人名用“xx”代替)(4分)
    【答案】
    【任务一】(3分)①用灯晃来晃去的样子来比喻人无事闲逛,十分形象。②撑开的雨伞形状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形象生动又富有美感。③用“扑”和“趴”两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人摔倒后四肢张开,趴在地上的样子。④“巴心”,紧贴着心;“巴肠”紧贴着肠。形象地表达出全心全意地为人着想之意。
    【任务二】(4分)示例:(1)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3)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体现物件特征2分,修辞运用恰当2分)
    【任务三】(4分)示例:王爷爷,您好!我是XX中学小记者XX。今年是重庆直辖市20周年,我们学校要制作一本《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您对重庆的过去十分了解,我想采访您,听您讲讲老故事,可以吗?(称呼、问候1分,自我介绍1分,缘由及目的2分)
    【2017重庆B卷】
    5月18日,中宣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回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3分)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___
    设计意图: ___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①陪伴儿童成长(1分,包含“陪伴”与“成长”两个要素);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1分,包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及“需求”几个要素);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1分)。
    (2)(4分)活动设计合理(2分),意图表达清晰准确(2分)。
    示例一: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4分)(称呼1分);修辞手法运用得当(1分);围绕阅读体验来谈;有鼓励之意(2分)。
    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2017白银、武威】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3分)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答:___________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3分)
    示例:
    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足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__________   课文题目: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分)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1分)朗读能锻炼口才;(1分)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1分)
    (2)(3分)所选课文能支撑关键词,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3)(2分)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2017兰州】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 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 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 。
    【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18-23岁---33%;24-29岁---42%;30岁以上---29%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 的理解(3分)
    【答案】
    (1)(2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意思对即可。
    (2)(2分)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概括出内容的,给1分;符合手法的,给1分。
    (3)(3分)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答出理解,给1分;结合体验谈理解,给2分。
    【2017贺州】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全民阅读】如果你是校报小记者,请你根 据以下新闻报道为校刊简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2分)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 为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风尚,在装扮的美轮美奂的贺州广场,贺州市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 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开卷有益】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 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香传递】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     的___ 是献给 ____。(3分)
    【答案】
    (1)贺州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启动仪式。
    (2)读书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本好书,一篇美文,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时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使平凡的生命变得高尚。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读书活动,体验美妙的读书之旅吧!
    (3)示例一:我读朱自清的《背影》是献给年老蹒跚的父亲;
    示例二:我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是献给慈爱育人的老师;
    示例三:我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献给远行漂泊的游子。
    【2017安顺】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3分)
    答:_____________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
    3.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
    4.活动即将结束了,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2分)
    答: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1)要有选择性地读书;(2))读好书;(3(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4)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其他只要写出是读书的方法也可以,答出一点得一分,多答不扣分也不多加分。)(共3分)
    2.(两种方式任选其一即可,但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设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观点1分,理由2分,共3分)
    3.(共2分)正确写出推荐的书目并且要有书名号(1分)(有书名没有书名号不给分)理由言之成理(1分)
    4.示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髙尔基)
    示例2: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只要是激励人读书的名言或者学生自创的也可,学生自创的话语要凝练,不必写出作者。)(共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