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三) 【2015·四川省乐山卷】 诗歌鉴赏。 (4分,每小题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②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答案】 ①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任意答对两点得1分,3点得2分) ②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答使用比喻或用典都 给1分),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1分) 【2015·四川省南充卷】 诗词鉴赏。(5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3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 (1) 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 通顺写出大意 2 分。有文采 1分)(2) 宁静、淡泊、怡然自得。 (2 分) ( 意近即可) 【2015·四川省宜宾卷】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2.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1.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2分,意近即可) 2.(3分)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 【2015·四川省广安卷】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野,但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此词可以看做是他身世的缩影。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1分) (2)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1分)断桥、黄昏、风雨 (2)(3分)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渐渐失去了斗志,但即使如此也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015·四川省达州卷】 诗歌鉴赏。(4分)【 甲】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2分) (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答案】(1)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1分)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1分)(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2分) 【2015·四川省眉山卷】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 ”、“___________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冰塞川 雪满山 (2)运用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1分) 【2015·四川省资阳卷】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分)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分) 【答案】1.(1分)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3分)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2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1分,意对即可) 【2015·四川省凉山州卷】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4分) 答: 【答案】(1)尾联运用典故(1分),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 效国家的决心(1分)。(共2分)(2)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1分)。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2分)。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1分)。(共4分) 【2015·江苏省无锡卷】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答案】(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2015·江苏省苏州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答: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答案】1.歌或白雪歌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A 【2015·江苏省南通卷】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3分) 【答案】1.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2.“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2015·江苏省泰州卷】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__________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答案】(1)只似当时初望时 (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B 【解析】(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2015·江苏省徐州卷】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 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答案】B 【2015·江苏省淮安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案】1.“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015·江苏省宿迁卷】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2015·江苏省扬州卷】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 ______ 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1)(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2015·江苏省常州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案】1.“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015·江苏省镇江卷】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 1.请根据诗意,在下i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2分) ( )→松径(或松林)→( ) 2. 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2分) 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 2.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3.“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 【2015·江苏省盐城卷】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4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2分)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分)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3分) 【答案】1.(4)(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2.(3)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