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5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六)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六)
    【2015·辽宁省抚顺卷】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2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试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家人团聚。
    B.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乱中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D. 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答案】D
    【2015·辽宁省锦州卷】
    对《江城 子·密州出猎》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本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B.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为报倾城随太守”说明苏轼受到百姓的爱戴,“亲射虎,看孙郎”描绘出百姓与苏轼共同射虎的盛况。
    C.下片以抒情为主。写出了作者酒酣之后的胸宽胆壮,虽然长出了白发也毫不在意,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结尾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答案】B
    【2015·辽宁省营口卷】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1.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计2分)
    2.“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情各得1分,计2分)
    【2015·辽宁省铁岭卷】
    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首联描写了作者到长安后看到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悲凉景象。
    C.“家书抵万金”既写出了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D.尾联叹息衰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
    【答案】D
    【2015·辽宁省朝阳卷】
    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用设问的方式写出远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绵延连亘,掩映齐鲁大地。恢宏壮阔,极富气势。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阳和昏晓劈开,泰山险峻、雄伟的高大形象给人深深的震撼。
    C.颈联中的“曾云”“归鸟”是诗人细望所得,心胸激荡,云层重叠;凝目细视,归鸟入林,给人心胸开阔之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晚年杜甫的内心感受,他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心生惆怅之情。
    【答案】D
    【2015·辽宁省葫芦岛卷】
    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
    【2015·辽宁省本溪卷】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的“凄 凉地”“弃置身”流露出作者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懑不平之情。
    B.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D.尾联是作者与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答案】B
    【2015·陕西省卷】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
    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
    【答案】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2.第一问:垂钓儿童  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2015·湖南省长沙卷】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__________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_______  的情感。(4分)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__________  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__________  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1.愁闷,百无聊赖、    豪壮    2.孤独、凄凉;      消瘦、憔悴。
    【2015·湖南省株洲卷】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①诗中的“兰”比喻___________ ,“野香”比喻___________ ;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②作者对追逐名利的鄙视
    【2015·湖南省衡阳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___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 的______ 心情。(2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评分标准:2分。意思一致即可。
    【2015·湖南省常德卷】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这里指______ 。(1分)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4分)
    【答案】1.(1分)困难、挫折(消极的事物)
    2.(4分)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蓄势)。(1分)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1分)
    【2015·湖南省益阳卷】
    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完成10~11题。(5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________ 。(2分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1.(2分)律诗(五言律诗) 2.(3分) B
    【2015·湖南省郴州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案】1.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2.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2015·湖南省娄底卷】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分)。
    2.可从文章结构、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等入手作答即可。如:(1)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2分),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2分)。(2)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2分)的思乡之情(2分)。(3)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2分),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
    【2015·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 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颔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惆怅。
    D.诗中用“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作者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豁达胸襟。
    【答案】B
    【2015·云南省】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答:
    【答案】1(2分)“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2.(2分)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2015·云南省昆明市】
    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
    【2015·云南省曲靖卷】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都是实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C.活用典故“孙权射虎”,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态。
    D.词的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是苏轼豪放词和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
    2.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B(“千骑”是虚写)2.示例:①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②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各1分,共2分)
    【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卷】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  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答案】B
    【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于这种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该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能有力地突出主题。
    B.“亲射虎,看 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选词由实而虚,由 叙事而抒怀。
    2.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难度中等。 “持节云中,何日逍冯唐?”词人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希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2.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2分)(意思对即可)
    【2015·海南省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2分)争  啄【评分标准:每空1分。写错字不给分】
    2.(3分)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