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四)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四)
    【山东省德州市】
    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3分)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分)
    【答案】
    1.答案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
    2.答案示例:兴长  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
    【山东省东营市】
    盆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⑴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
    ⑵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2分)
    【答案】
    ⑴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描述场景1分,概括特点1分)
    ⑵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景1分,情1分)
    【山东省莱芜市】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答案】C(颈联所写正是十里繁华扬州,并不是回忆,所以也无伤怀之意。)
    【山东省临沂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阳③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
    【注释】①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②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③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④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⑤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案】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山东省泰安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
    (1)C【解析】颈联描写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色,抒发豪迈雄壮之感。
    (2)B【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3)D【解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
    【山东省潍坊市】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陕西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 阳 割 昏 晓。
    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⑶
    【答案】
    1.阴 阳/ 割 /昏 晓。
    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上海市】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答案】
    1.关汉卿  
    2.D(前三句是直接写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并非是对离别情景的描写)
    【四川省巴中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_________词。
    ⑵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
    ⑴江城子  豪放
    ⑵“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四川省成都市】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⑴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⑵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⑴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⑵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川省广安市】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⑴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1分)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1分)(共2分)
    ⑵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2分)
    【四川省广元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⑵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⑴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四川省乐山市】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①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分,每空1分)
    ②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3分)
    【答案】
    ①比喻、颜色、叶子(3分,每空1分,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②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3分,答出“对比”或“反衬”1分,答出桂花清雅不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答出词人的情感得1分)
    【四川省泸州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8分)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4分)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分)
    【答案】
    1.(4分)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一联1分,如果学生未分联作答,最多得3分)
    2.(4分)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2分,如果学生回答成衬托,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衬托出发得早也可得满分)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
    【四川省眉山市】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____________的深情。(1分)
    2.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惜别(依依不舍,1分)
    2.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1分)。此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2分)。
    【四川省南充市】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⑵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2分)
    【答案】
    ⑴BE(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4分,选对一项得2分)
    ⑵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