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8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三)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三)
    【2018四川巴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2分)
    【答案】(1)(2分)思乡(怀乡
    (2)(2分)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意近即可)
    【2018四川成都】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答:C。《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2018四川达州】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2分)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1)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
    “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2018四川广安】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鲁山什么季节的景色?(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答案】(1)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云、鸡鸭 (答到其中任何四个意象得满分2分,少一1个扣0.5分)  秋季(1分)(共3分)
    (2)表达了作者对鲁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愜意。(1分)
    【2018四川乐山】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4分)
    【答案】1.C(2分)
    2.(4分)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1分;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1分;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分。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1分。
    【2018四川凉山州】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_____
    (2)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2018四川南充】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__________。(2分)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2分)
    【答案】(1)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
    (2)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
    【2018四川攀枝花】
    乙卯重五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答案】
    (1)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
    (2)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意思对即可)
    【2018四川遂宁】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暝:夜色。②歇:干枯。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3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018四川宜宾】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2分)
    (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飘飞的蓬草,(1分)比喻诗人自己(答“比喻漂泊的旅人,又泛指远行之人”也可)。(1分)
    (2)《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018四川自贡】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5分)
    (1)诗歌用设问开篇,“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表达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A〕〔B〕
    (2)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A〕〔B〕
    (3)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A〕〔B〕
    (4)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A〕〔B〕
    (5)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A〕〔B〕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B A A B A
    2.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未实现而身先死;(2分)又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不由得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叹。(2分)
    【2018广东广州】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 “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2018广西北部湾】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B (B中的“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是错的 )
    【2018广西桂林】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毎空1分,共3分)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答案】1.(3分)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2.(3分)答案要点:结合词句内容1分,分析2分。甲词分析须立足于“委婉曲折”,乙诗分析须立足于“豪迈奔放”。
    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1分),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 (1分),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1分)。(“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1分),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1分),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1分)。(“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2018广西贺州】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案】(1)  白日斜    天涯  痛苦或愁苦。
    (2) 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2018广西梧州】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答案】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
    【2018广西玉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2018海南省】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3 分)时间 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 分)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